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词简介: 唐王维的五言律诗。辋川,唐长安东南风景区。在蓝田县西南终南山下。王维得宋之问辋川别业,隐居于此,与友人裴迪等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原诗是: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首联和颈联描写辋川秋日傍晚景色,形象细腻,自然天成。颔联写诗人的生活,展现题中的“闲居”。尾联用典,以春秋时名士陆通(字接舆)代指裴迪,以晋陶渊明居处代指辋川别墅,说裴迪酒醉后在辋川别墅前狂歌,与题中“赠”字相连。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 wǎnɡ chuān xián jū zènɡ péi xiù cɑi dí 》《 辋 川 闲 居 赠 裴 秀 才 迪 》[ tánɡ ]. wánɡ wéi.[ 唐 ]. 王 维 .hán shān zhuǎn cānɡ cuì , qiū shuǐ rì chán yuán 。寒 山 转 苍 翠 , 秋 水 日 潺 湲 。yǐ zhànɡ chái mén wài , lín fēnɡ tīnɡ mù chán 。倚 杖 柴 门 外 , 临 风 听 暮 蝉 。dù tóu yú luò rì , xū lǐ shànɡ ɡū yān 。渡 头 馀 落 日 , 墟 里 上 孤 烟 。fù zhí jiē yú zuì , kuánɡ ɡē wǔ liǔ qián 。复 值 接 舆 醉 , 狂 歌 五 柳 前 。
-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唐].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深翠色开始覆盖寒山,秋水流动得缓缓。倚杖在柴门外,晚风里听着鸣蝉。渡口垂着一轮欲落的红日,村庄飘着一道直直的孤烟。恰逢那楚狂士接舆般的你,醉酒狂歌来到我的五柳门前。
- 1.辋川:地名,在陕西省蓝田县。裴迪:诗人,曾与王维、崔兴宗同居蓝田辋川,时相往还。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李颀交友。2.潺湲: 指流水声。3.暮蝉: 指寒 蝉,蝉的一种。4.接舆: 春秋时楚国 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这 里借指裴迪。5.转:一作“积”。当转化、变换讲。6.墟里:指村庄。孤烟:炊烟。陶潜《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7.接舆:楚国狂夫陆通,字接舆,春秋楚昭王时人,见当时楚国政治变化不定,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时人称“楚狂”。孔子到楚国,他曾迎车歌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予以嘲讥。事见《论语·微子篇》。此喻指裴迪。五柳:陶潜以五柳先生自况,此为王维自比。
- 唐诗篇名。五律。王维作,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七。《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此诗即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墅,与裴迪游其中时所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中描写辋川附近秋日傍晚的幽美景色和裴迪的狂士形象,表现诗人的隐逸之乐。全诗情致深长,绘景如画,音调谐美,是诗歌与绘画、音乐的完美结合,颈联“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确是晚村光景”(施补华《岘傭说诗》),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从陶渊明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之一)演化而来,两者清腴自然的风格相似,但王句意境更阔大,在虚实布置上更富构图美。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与友人裴迪酬和之作。辋川,水名,在陕西省蓝田县终南山下,山麓南峣山谷口有宋之问别墅,后归王维,他在这里住了30余年。裴迪,诗人,王维好友,二人同居于辋川,赋诗相酬为乐。这首五律,便是一首诗、人、画、乐完美结合的酬乐之作。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描绘辋川的晚秋景色,清静幽雅,句中的“转”、“日”、“余”、“上”四字,用得十分巧妙,寥寥20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有动态、动静结合的画图。尤其是颈联二句: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是诗人修辞名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清施补华认为写的“确是晚村光景”、“写景须曲有此景” (《岘佣说诗》)。颔联与尾联则专写人,刻画了诗人自己与友人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写诗人自己,柴门之外,依杖临风,听晚树蝉鸣、寒山秋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饶潇洒出尘之致。尾联写友人,以“古今隐逸人之宗”陶潜自况,以“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接舆比裴迪,生动地刻画出裴迪的狂士形象。首、颈二联写景,融情于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景物构成一幅静幽和谐的山水画,置人于画图中;写人的两联,触景入情,“柴门”、“暮蝉”、“晚风”、“五柳”,画在人眼里,有形又无形,有声似无声。写景与写人交替行文,构成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艺术氛围,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抒写出诗人的闲适之乐与诗友的真挚情谊,是唐五律中难得的名篇,中间二联尤称绝唱。
- 辋川,水名,在今天陕西省蓝田县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诗题中的裴迪,唐代诗人,天宝后为蜀州刺史,曾官尚书省郎,他也曾居终南山,与王维多有唱和。这首诗写辋川别墅的秋景,表现了闲适与隐逸之情。王维诗的景物描写多有独到之处,这首诗写秋景就采用了多种视角和多种层次。第一句是远观。诗人看到远远的一带寒山绿得更浓。从色调上看,这是由嫩绿色变为滞重的青绿色,是秋天特有的景色,也是远观在视觉上造成的特殊印象。第二句是近听。近处的流水潺潺,发出清脆的叮咚声。这又是写听觉造成的印象。以上两句一看一听,一静一动,对比十分鲜明。接下去诗人又展开另一个层次的描绘:他拄着拐杖踱出柴门之外,听到暮蝉在临风鸣叫;抬起头来又看到渡口处的夕阳,村落里飘荡的袅袅炊烟。这里又是听觉和视觉交错,动境和静境结合。于是诗人用他那支生动的多彩的画笔,画出了一幅秋天的图画:苍翠的远山,潺潺的流水,暮蝉的鸣叫,落日的余晖,村落里的孤烟……这是一幅淡远、宁静、色彩斑斓的秋意图。它的主调是“静谧”。诗中关于动境的描写:流水声,蝉鸣声,或者只有在极其宁静的氛围中才能细细分辨出来;或者鸣叫声更增加了氛围的宁静。因而它使整个天地显得更加寥廓和静谧。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接舆比裴迪,五柳先生自比,画出了裴迪与自己相处的生动场面。接舆,即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曾被称为“楚狂”。五柳先生即陶潜,曾著《五柳先生传》,后人因以五柳先生名之。狂歌的裴迪,听歌的王维,诗人为这幅秋意图添上了两位隐士,于是画面就更为完整了。
- 这是一首诗、画、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颈两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尾两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今日更新
-
过太乙观贾生房
[2018-10-06]
-
双黄鹄歌送别
[2018-10-06]
-
赠吴官
[2018-10-06]
-
早春行
[2018-10-06]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20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