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 : “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猾氏佐吏为治。”
【故事】: 西汉时期, 有个官吏名叫义纵, 为人十分凶恶残暴。他在担任定襄太守时, 发现这里秩序非常混乱, 犯罪分子的活动十分猖獗, 便断然采取严厉措施。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犯了重罪的人, 又逮捕了二百余名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这些重犯解脱桎梏的人, 判以相同的罪名, 将他们一并斩首。这一天, 定襄城内都在谈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这时虽然天气并不寒冷, 不少人却害怕得浑身发抖。
【意思】: 不寒冷而发抖。栗:通“慄”,因畏惧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古例】: 《汉书·杨恽传》 :“下流之人, 众毁听归, 不寒而栗。”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们每逢年终结帐一次, 就吃惊一次,说: ‘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 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 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 不寒而栗。” 巴金《第二次的解放》:“想到那些阴暗的日子,我真是不寒而栗!”
分享到:
【故事】: 西汉时期, 有个官吏名叫义纵, 为人十分凶恶残暴。他在担任定襄太守时, 发现这里秩序非常混乱, 犯罪分子的活动十分猖獗, 便断然采取严厉措施。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犯了重罪的人, 又逮捕了二百余名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这些重犯解脱桎梏的人, 判以相同的罪名, 将他们一并斩首。这一天, 定襄城内都在谈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这时虽然天气并不寒冷, 不少人却害怕得浑身发抖。
【意思】: 不寒冷而发抖。栗:通“慄”,因畏惧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古例】: 《汉书·杨恽传》 :“下流之人, 众毁听归, 不寒而栗。”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们每逢年终结帐一次, 就吃惊一次,说: ‘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 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 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 不寒而栗。” 巴金《第二次的解放》:“想到那些阴暗的日子,我真是不寒而栗!”
发布时间:2019-02-07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chengyugushi/211.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