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

    1.通“纹”,纹理;斑纹,花纹。
《左传》隐公元年:“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周礼·考工记·弓人》:“合灂若背乎文。”汉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如人手背文理。”《管子·水地》:“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山海经·中山经》:“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爰,语助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已驾,察(擦)手吻文。”《史记·平準书》:“故自金三品,其一曰重两,图文,其文龙。”《汉书·食货志(下)》:“其文龙。”又《货殖传》:“文采(綵)千匹。”《淮南子·说林训》:“见虎一文,不知其武。”汉王充《论衡·言毒》:“蝮蛇多文。”又《诘术》:“若鲁公子友生,文古在其手曰‘友’也。”《後汉书·公孙述传》:“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龙兴之瑞。”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木黎芦》:“葉如樱桃葉,狭而长,多皱文。”
2.通“闻”,闻名(著名)。
《刘子·心隐》:“子贡曰:‘少正卯,鲁之文人也,夫子为政,何以先〔诛〕之?’”按:《荀子·宥会》、《尹文子·圣人》、《说苑·指武》、《论衡·讲瑞》、《孔子家语·始诛》均作“闻人”。
3.通“闻”,新闻;旧闻。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且说平儿见香菱去了,就拉宝钗悄悄说道:‘姑娘可听见我们的新文没有?’”清李玉传奇《一捧雪·边愤》:“只当听新文的一般,请讲完了。”
4.通“闻”,听到。
《周易·晋》注:“闻乎幽昧。”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闻’本作‘文’。”《论语·公冶长》:“子路闻之喜。”按: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玄注本“闻”作“文”。《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曰:‘或文高文(衍字)皇帝亲御卅万众,北征意(塞)上,用(困)於平城。’”又《难陀出家缘起》:“天女当时文语。”又《孔子项託相问书》:“夫子当时文此语。”敦煌写本《大唐西域记》卷一残卷:“文之耆旧。”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17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