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一)

    1.通“捎”,捎带。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二折:“只是一去许久,怎麽书信也不梢一封儿来。”《古今小说》卷一:“(陈大郎)写成家书一封,请主人来商议,要觅个便人梢信往家中,取些盘缠,就要个亲人来看觑同回。”明刘兑《娇红记》下:“昨日叔叔家使人梢书来贺喜。”明 陈与郊传奇《麒麟罽·室家谇语》:“韩官人便来得回雁往鱼来,定梢音信。”《三刻拍案惊奇》第一回:“别人梢信到家。”
2.通“旓”,旌旗之旒(飘带)。按:清高翔麟《说文字通》:“梢,通‘旓’,旌斿也。”
《汉书·扬雄传(上)》载其《河东赋》:“扬左��,被雲梢。”唐颜师古注:“‘梢’与‘旓’同。旓者,旌旗之流,以雲为旓也。”《文选》汉张衡《西京赋》:“栖鸣鸢,曳雲梢。”唐薛综注:“雲,梢,谓旌旗之流。”
3.通“艄”,船舵之尾。梢公,即“艄公”,船夫。
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四三《游朝阳岩遂登西亭》诗:“所赖山水客,扁舟枉长梢。”元宋无《鲸背吟·落篷》:“潮信篷留风力悭,落篷少歇浪中间,殷勤为向梢人道,又得浮生半日闲。”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辨讹》:“舟之舵尾曰梢,舟子曰梢公。”《西游记》第九回:“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只见梢子刘洪、李彪二人,撑船到岸迎接。”《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见了,便叫:‘梢公! 且把船来救我们三个!’”《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那梢公对伙计说:‘你带好缆,放下二锚,照顾好了客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75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