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一)

    1.通“愧”,惭愧。按:歸,《集韵》求位切,去声,至韵;今音kui。“歸”、“愧”双声,古同属见母。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歸”假借为“愧”。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歸,羸滕履蹻,负书擔囊,形容枯槁,面目犂(黧)黑,状有歸色。”汉高诱注:“‘歸’当作‘愧’。愧,慙(惭)也。音相近,故作‘歸’耳。”又《齐策》:“面有歸色。”《史记·周本纪》:“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歸鲜矣。”清魏源《圣武纪·叙》:“以节制轻桓文,以富强歸管商。”
2.通“馈”、“”,赠送;供给。按:《广雅·释诂
(三)》:“歸,遗也。”清王念孙疏证谓“歸”、“馈”、“遗”声并相近。按:歸,《集韵》求位切,去声,至韵;今音“kui”。按:“歸”、“馈”古音声母均为见纽,一在微部,一在物部,韵母亦近。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馈’多假‘歸’为之。”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歸,女嫁也,假借为‘馈’。”按:在《广韵》中,歸,举辜切;馈,求位切。
金文《貉子卣》:“王令士道歸貉子鹿三。”《中��》:“中乎(呼)歸生凤王。”《尚书·周书》:“歸禾。”按:《史记》作“禾”。 又《尚书序》:“作《歸禾》。”(按:《史记·鲁世家》“歸”作“馈”。)及《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王命唐叔歸周公于东。”又:“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汉孔安国传:“已得唐叔之禾,遂陈成王歸禾之命,而推美成王。”《诗经·邶风·静女》:“自牧歸荑,洵美且异。”宋朱熹注:“‘歸’亦‘贻’也。”高亨注:“歸,借为‘馈’。”《周礼·秋官·大行人》:“间问以谕诸侯之志,歸脤以交诸侯之福。”《左传》闵公二年:“(齐侯)歸公乘马,祭服五称……歸夫人鱼轩。”《论语·微子》:“齐人歸女乐,季桓子受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歸,本作‘馈’。郑(玄)作‘馈’。”又《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歸孔子豚。”郑本作“馈”,鲁读为“歸”。按:《孟子·滕文公》作“馈孔子蒸豚”,汉王充《论衡·知实》引作“馈孔子豚”。按:清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二:“‘歸’与‘’通”、“‘歸’与‘馈’通”。《礼记·檀弓》“馈祥肉”,按:《仪礼·士虞礼》注作“歸祥肉矣”。《史记·周本纪》:“晋唐皮得嘉穀,献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南朝宋裴骃引徐广曰:“歸,一作‘馈’。”又:“众美物歸女(汝),而(尔)何德以堪之?”《汉书·东方朔传》:“复赐酒一石,肉百斤,歸遗细君。”《论衡·刺孟》:“于齐,王馈兼金一百镒不受;于宋,歸七十镒而受。”(按:“歸”“馈”互文见义)又:“夫金歸或受或不受,皆有故。”按:《孟子·公孙丑(下)》:“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不受。”即《刺孟》所指。唐韩愈《施先生墓志铭》:“进小生,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歸衣服货财。”又《送石处士序》:“吾所处地,歸输之涂(途)。”歸,廖莹中注引宋朱熹《校本考异》:“读作‘馈’,谓漕运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吕氏春秋》,有能增损一字者,歸千金。”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055.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