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腆”,美善。按:《说文》:“殄,尽也。”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支部》:“殄,古文假‘殄’为‘腆’。”
《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殄。”汉郑玄笺:“‘殄’当作‘腆’。腆,善也。”疏:“‘腆’与‘殄’,古今字之异。”《正义》:“‘腆’、‘殄’古今字。”按:三家诗作“腆”。按:“殄”与“腆”音近义通,而非古今字。清马瑞辰云:“《毛诗》为古文,其经字类多假借……《齐》、《鲁》、《韩》用今文,经多用正字。”《仪礼·燕礼》注:“古文‘腆’皆作‘殄’。”
分享到:
《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殄。”汉郑玄笺:“‘殄’当作‘腆’。腆,善也。”疏:“‘腆’与‘殄’,古今字之异。”《正义》:“‘腆’、‘殄’古今字。”按:三家诗作“腆”。按:“殄”与“腆”音近义通,而非古今字。清马瑞辰云:“《毛诗》为古文,其经字类多假借……《齐》、《鲁》、《韩》用今文,经多用正字。”《仪礼·燕礼》注:“古文‘腆’皆作‘殄’。”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071.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