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通“繫”,繫於(依附於)。
《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碑》:“或著形像於列图,或��颂於菅(管)孙(弦)。”清袭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故大而冢土明堂,辨礼之行於某地;小而衣冠鼎俎,知礼之��乎某物。”
2.通“繫”,拴繫,引申为豢牧禽畜;又喻指拘繫囚禁。《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繫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音计,本又作‘繫’。案:古‘繫’字多作‘��’。”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一几。”又《秦律十八种·司空》:“人奴妾��城旦舂,貣衣食公,日未备而死者,出其衣食。”《汉书·景帝纪》:“郡国或硗陿,无所农��畜。”注:“��谓食养之。畜谓牧放也。 ……��,古‘繫’字。”
3.通“寄”,寄托。
《隶释·汉北海相景君碑》:“或著形象於列图,或��颂於管弦。”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小而衣冠鼎俎,知礼之��乎某物。”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10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