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釃”,滤灑。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日击牛灑酒,劳赐士大夫,赏异有加。”王利器校注引《拾补》:“‘灑’与‘釃’通。”
2.通“釃”,疏导分散水流。按:灑,《广韵》所绮切(今音shi)。
《墨子·兼爱(中)》:“灑为九浍。”清 孙诒让《间诂》:“‘灑’、‘釃’字通。《汉书·沟洫志》:‘禹迺(乃)灑二渠以引其河。’孟康云:‘灑’,分也,分其流泄其怒也。’”《史记·河渠书》:“九川既疏,九泽既灑,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清张惠言《祭金先生文》:“乾隆之初,婺源江公,刊榛总途,灑流就束。”
分享到: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日击牛灑酒,劳赐士大夫,赏异有加。”王利器校注引《拾补》:“‘灑’与‘釃’通。”
2.通“釃”,疏导分散水流。按:灑,《广韵》所绮切(今音shi)。
《墨子·兼爱(中)》:“灑为九浍。”清 孙诒让《间诂》:“‘灑’、‘釃’字通。《汉书·沟洫志》:‘禹迺(乃)灑二渠以引其河。’孟康云:‘灑’,分也,分其流泄其怒也。’”《史记·河渠书》:“九川既疏,九泽既灑,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清张惠言《祭金先生文》:“乾隆之初,婺源江公,刊榛总途,灑流就束。”
发布时间:2019-04-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95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