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伢”,孩童。
《後汉书·崔骃传》载《达旨》:“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唐 李贤注:“童牙,谓幼小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五〔育子〕:“浴儿毕,落胎(髮),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
2.通“芽”,幼芽,发芽,萌芽;比喻发生。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多以‘牙’为‘芽’。”金文、匋文“萌芽”之“芽”作“牙”。按:《字彙·牙部》:“牙,与‘芽’同。”
《礼记·月令》:“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按:《吕氏春秋·仲春纪》文同。《汉书·金曰磾传》:“霍氏有事萌牙。”唐 颜师古注:“萌 牙者,言始有端绪,若草之始生。”清 高翔麟《说文字通》卷二据此谓“牙”通“芽”。《文选》汉 扬雄《剧秦美新》:“或玄而萌,或黄而牙。”注:“言天地方开,故玄黄异色,而生萌牙也。”《後汉书·蔡邕传》:“人毁其满,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亦牙。”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韭》:“以铜铛盛水,於火上微煮韭子,须臾牙生者好。”宋沈括《梦溪笔谈》二六《药议》:“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
3.通“衙”,官署之旧称。
《後汉书·袁绍传》:“拔其牙门。”牙门,即“衙门”。《南史·侯景传》:“景之为丞相,居于西州,将率(帅)谋臣,朝必集行列门外,谓之牙门。”按:牙门,本指古代的军营,因其门前树立的旗帜,两边刻绘成牙状而得名,後用以泛指一切官署。唐 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五《公牙》:“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宋 洪迈《容斋随笔·魏明帝容谏》:“太宗大怒,谓玄龄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宋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九:“赵元昊每遣使奉表入贡,不过称教练使,衣服礼容,皆如牙吏。”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牙治在城陬,每旦与同列之隶帐下者,率夜漏未尽二刻,骑而往。”明 梅禹金《崑奴》第一折:“好一个阻贤的牙官,可恼!”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鸟台牙放早,几人怒马出长安。”
分享到:
《後汉书·崔骃传》载《达旨》:“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唐 李贤注:“童牙,谓幼小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五〔育子〕:“浴儿毕,落胎(髮),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
2.通“芽”,幼芽,发芽,萌芽;比喻发生。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多以‘牙’为‘芽’。”金文、匋文“萌芽”之“芽”作“牙”。按:《字彙·牙部》:“牙,与‘芽’同。”
《礼记·月令》:“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按:《吕氏春秋·仲春纪》文同。《汉书·金曰磾传》:“霍氏有事萌牙。”唐 颜师古注:“萌 牙者,言始有端绪,若草之始生。”清 高翔麟《说文字通》卷二据此谓“牙”通“芽”。《文选》汉 扬雄《剧秦美新》:“或玄而萌,或黄而牙。”注:“言天地方开,故玄黄异色,而生萌牙也。”《後汉书·蔡邕传》:“人毁其满,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亦牙。”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韭》:“以铜铛盛水,於火上微煮韭子,须臾牙生者好。”宋沈括《梦溪笔谈》二六《药议》:“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
3.通“衙”,官署之旧称。
《後汉书·袁绍传》:“拔其牙门。”牙门,即“衙门”。《南史·侯景传》:“景之为丞相,居于西州,将率(帅)谋臣,朝必集行列门外,谓之牙门。”按:牙门,本指古代的军营,因其门前树立的旗帜,两边刻绘成牙状而得名,後用以泛指一切官署。唐 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五《公牙》:“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宋 洪迈《容斋随笔·魏明帝容谏》:“太宗大怒,谓玄龄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宋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九:“赵元昊每遣使奉表入贡,不过称教练使,衣服礼容,皆如牙吏。”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牙治在城陬,每旦与同列之隶帐下者,率夜漏未尽二刻,骑而往。”明 梅禹金《崑奴》第一折:“好一个阻贤的牙官,可恼!”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鸟台牙放早,几人怒马出长安。”
发布时间:2019-04-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2163.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