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猷”,计谋;规划;道,法则。
《诗经·小雅·采��》:“方叔元老,克壮其猶。”汉郑玄笺:“猶,谋也。”《左传》成公八年:“行父惧晋之不远猶而失诸侯也。”《商君书·赏刑》:“明赏之猶至於无赏也,明刑之猶至於无刑也,明教之猶至於无教也。”高亨注:“三‘猶’字皆当读为‘猷’。”
2.通“蕕”,臭草;恶臭。
《管子·地员》:“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状如粪。”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管子学》曰:“《左定六年传》‘姑蕕’,《释文》:亦作‘猶’。《僖四年传》‘一薰一蕕’,杜注:‘蕕,臭草也。’《周礼·内甕》‘牛夜鸣则㾞’,郑司农注:‘㾞,朽木臭也。’郑注:恶臭也。 恶如粪,故曰‘五猶’。”
3.通“由”,用。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由’。”
《尚书·盘庚》:“先生有腹,恪谨天命,兹猶不常宁。”清 王念孙曰:“‘猶’与‘由’通。由,用也,言先王敬谨天命,兹用不敢常安也。”又《无逸》:“古之人猶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王念孙曰:“‘猶’亦与‘由’通,言古之人用相道告,相安顺,相教诲也。”(均引自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汉徐幹《室思》诗:“重新而忘故,君子所猶议。”
4.通“由”,经由,自,从。按:“猶”之本义为母猴。
《孟子·公孙丑(上)》:“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难也。”《礼记·杂记(下)》:“猶是附於王父。”注:“猶,当为‘由’。”(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据此谓“猶”与“由”通。)又《杂记(下)》:“则猶是与祭也。”汉 郑玄注:“亦当为‘由’。”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口诵其文而行不猶其道。”汉 王充《论衡·谈天》:“猶此考之,则无恍惚,明矣。”
5.通“由”,由于,因为。
《公羊传》庄公四年:“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猶无明天子也。”清 惠栋《古义》:“‘猶’、‘由’同。”《吕氏春秋·论威》:“举凶器,行凶德,猶不得已也。”(按:《太平御览》四百三十七引“猶”作“由”)陈奇猷校释:“‘猶’、‘由’古通。……猶不得已也,盖谓由於不得已而行之。”晋 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福谦在纯约,害盈猶矜骄。”唐 刘知幾《史通·烦省》:“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猶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
6.通“由”。按:“猶来”,即“由来”,向来,从来。
唐 李白《代赠远》诗:“渴饮易水波,猶来多感激。”又《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猶来重。”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猶来贱奇璞。”唐崔塗《声》诗:“欢戚猶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宋 苏轼《答氈帐》诗:“莫嫌雪裏閒氈帐,作事猶来未合时。”
7.通“油”,油然。
《逸周书·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8.通“尤”、“訧”,诟病(诟骂相病害);罪过,过失;用作动词时为指责、诟骂之意。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訧’。”又云:“‘猶’、‘尤’双声。”
《诗经·小雅·斯干》:“式相好矣,无相猶矣。”又《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诗经·小雅·采��》:“方叔元老,克壮其猶。”汉郑玄笺:“猶,谋也。”《左传》成公八年:“行父惧晋之不远猶而失诸侯也。”《商君书·赏刑》:“明赏之猶至於无赏也,明刑之猶至於无刑也,明教之猶至於无教也。”高亨注:“三‘猶’字皆当读为‘猷’。”
2.通“蕕”,臭草;恶臭。
《管子·地员》:“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状如粪。”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管子学》曰:“《左定六年传》‘姑蕕’,《释文》:亦作‘猶’。《僖四年传》‘一薰一蕕’,杜注:‘蕕,臭草也。’《周礼·内甕》‘牛夜鸣则㾞’,郑司农注:‘㾞,朽木臭也。’郑注:恶臭也。 恶如粪,故曰‘五猶’。”
3.通“由”,用。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由’。”
《尚书·盘庚》:“先生有腹,恪谨天命,兹猶不常宁。”清 王念孙曰:“‘猶’与‘由’通。由,用也,言先王敬谨天命,兹用不敢常安也。”又《无逸》:“古之人猶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王念孙曰:“‘猶’亦与‘由’通,言古之人用相道告,相安顺,相教诲也。”(均引自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汉徐幹《室思》诗:“重新而忘故,君子所猶议。”
4.通“由”,经由,自,从。按:“猶”之本义为母猴。
《孟子·公孙丑(上)》:“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难也。”《礼记·杂记(下)》:“猶是附於王父。”注:“猶,当为‘由’。”(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据此谓“猶”与“由”通。)又《杂记(下)》:“则猶是与祭也。”汉 郑玄注:“亦当为‘由’。”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口诵其文而行不猶其道。”汉 王充《论衡·谈天》:“猶此考之,则无恍惚,明矣。”
5.通“由”,由于,因为。
《公羊传》庄公四年:“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猶无明天子也。”清 惠栋《古义》:“‘猶’、‘由’同。”《吕氏春秋·论威》:“举凶器,行凶德,猶不得已也。”(按:《太平御览》四百三十七引“猶”作“由”)陈奇猷校释:“‘猶’、‘由’古通。……猶不得已也,盖谓由於不得已而行之。”晋 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福谦在纯约,害盈猶矜骄。”唐 刘知幾《史通·烦省》:“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猶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
6.通“由”。按:“猶来”,即“由来”,向来,从来。
唐 李白《代赠远》诗:“渴饮易水波,猶来多感激。”又《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猶来重。”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猶来贱奇璞。”唐崔塗《声》诗:“欢戚猶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宋 苏轼《答氈帐》诗:“莫嫌雪裏閒氈帐,作事猶来未合时。”
7.通“油”,油然。
《逸周书·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8.通“尤”、“訧”,诟病(诟骂相病害);罪过,过失;用作动词时为指责、诟骂之意。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訧’。”又云:“‘猶’、‘尤’双声。”
《诗经·小雅·斯干》:“式相好矣,无相猶矣。”又《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2261.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