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俚”。
《庄子·盗跖》:“胜子不自理。”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一本‘理’作‘俚’。”
2.通“裏”,裏面。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理,叚(假)借为‘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葉皆杀。”注:“理,裏也。”王冰注:“理,裏也。”高士宗注:“‘理’、‘裏’通。”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理而有味者。”
3.通“礼”。
元 秦简夫《翦髮待宾》第三折:“虽然是饭蔬食,薄酒味,大刚来是俺主人家情意。……量这些藜羹黍饭不成席,则是个理,理。”《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妾女流也,不知理法。”清 金埴《不下带编》:“宋赠岳鄂王谥忠武,其文略曰:‘……易名之典,虽行议理之言,未一始为忠愍之号,旋更(平)武穆之称……”
4.通“李”。行理,即“行李”,外交使者。
《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晋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国语·周语》:“敌国宾至,阙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汉 贾逵注:“理,吏也,小行人也。”按:清 王念孙据此谓“理”与“李”通(《广雅疏证》卷四下)。《周礼·地官·小行人》孔晁注:“亦作‘李’。”《郙阁颂》:“行理咨嗟。”
分享到:
《庄子·盗跖》:“胜子不自理。”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一本‘理’作‘俚’。”
2.通“裏”,裏面。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理,叚(假)借为‘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葉皆杀。”注:“理,裏也。”王冰注:“理,裏也。”高士宗注:“‘理’、‘裏’通。”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理而有味者。”
3.通“礼”。
元 秦简夫《翦髮待宾》第三折:“虽然是饭蔬食,薄酒味,大刚来是俺主人家情意。……量这些藜羹黍饭不成席,则是个理,理。”《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妾女流也,不知理法。”清 金埴《不下带编》:“宋赠岳鄂王谥忠武,其文略曰:‘……易名之典,虽行议理之言,未一始为忠愍之号,旋更(平)武穆之称……”
4.通“李”。行理,即“行李”,外交使者。
《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晋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国语·周语》:“敌国宾至,阙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汉 贾逵注:“理,吏也,小行人也。”按:清 王念孙据此谓“理”与“李”通(《广雅疏证》卷四下)。《周礼·地官·小行人》孔晁注:“亦作‘李’。”《郙阁颂》:“行理咨嗟。”
发布时间:2019-04-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2330.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