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次,不前不精也。”段注:“不前不精皆居次之意。”《玉篇》:“次,叙也。”次,按顺序,后项对前项称次。《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通“止” zhi
〔例一〕 《尚书·泰誓》:“王次于河朔。”次通“止”,停止、留宿。
〔例二〕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次,古代行军在一地停留超过两宿。次通“止”,止息。
次,清母、支部;止,章母、之部。清、章邻纽双声,支、之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至” zhi
〔例一〕 《史记·酷吏·杜周传》:“其冶与宣相放,然重迟,处宽,内深次骨。”《集解》:“其用罪深刻至骨。”次骨,至骨。次通“至”,达到、进入。
〔例二〕 《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吹毛求瑕,次骨为戾。”次骨,用心深刻入骨。次通“至”。
次,清母、支部;至,章母、质部。清、章邻纽双声,支、质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處” chu
〔例一〕 《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次,处所。次通“处”。
〔例二〕 《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 不入于胸次。”注:“次,中也。”胸次,胸中。次通“处”,处所。
次,清母、支部;处,昌母、鱼部。清、昌邻纽双声,支、鱼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分享到:
1.通“止” zhi
〔例一〕 《尚书·泰誓》:“王次于河朔。”次通“止”,停止、留宿。
〔例二〕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次,古代行军在一地停留超过两宿。次通“止”,止息。
次,清母、支部;止,章母、之部。清、章邻纽双声,支、之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至” zhi
〔例一〕 《史记·酷吏·杜周传》:“其冶与宣相放,然重迟,处宽,内深次骨。”《集解》:“其用罪深刻至骨。”次骨,至骨。次通“至”,达到、进入。
〔例二〕 《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吹毛求瑕,次骨为戾。”次骨,用心深刻入骨。次通“至”。
次,清母、支部;至,章母、质部。清、章邻纽双声,支、质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處” chu
〔例一〕 《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次,处所。次通“处”。
〔例二〕 《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 不入于胸次。”注:“次,中也。”胸次,胸中。次通“处”,处所。
次,清母、支部;处,昌母、鱼部。清、昌邻纽双声,支、鱼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发布时间:2019-04-1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462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