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代国名。《战国策·赵策》三:“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1.通“萼” e
〔例〕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群书治要》作“萼不炜炜”。鄂通“萼”,花托。
鄂,疑母、铎部;萼,疑母、铎部。疑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愕” e
〔例〕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注:“凡言鄂者,皆谓阻碍不依顺也。后字作愕,其义亦同。”鄂通“愕”,惊愕。
鄂,疑母、铎部;愕,疑母、铎部。疑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諤” e
〔例一〕 《史记·赵世家》:“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鄂鄂,谔谔,直言貌。鄂通“谔” 。
〔例二〕 《文选》马融《长笛赋》:“蒯聩能退敌,不占成节鄂”。鄂通“谔”,直言貌。
鄂,疑母、铎部;谔,疑母、铎部。疑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535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