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二)

    1.通“勢”。
《齐民要术·杂说》:“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饲牛畜,事须肥健。”《敦煌变文集·祗园因由记》:“我要汝父事必相见。”(第405页)《旧唐书·食货志(下)》:“当军兴之时,与承平或异,事须兼储布帛,以备时需。”《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四,宋纪十六、顺帝昇明元年:“[王敬则]手取白纱帽加[萧]道成首,令即位,曰:‘今日谁敢复动?事须及热!’”
2.通“士”。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史部》:“事,古假借为‘士’字。”
《荀子·非相》:“故事不揣长,不楔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而。”按: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孙卿子〉一》:“事,读为‘士。”《韩非子·八说》:“为人见其难,因释其业,是无术之事也。”王先慎集解:“事,当作‘士’。”按: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韩非子〉四》:“按:‘事’、‘士’古字通,不应改作。金文‘卿事’即‘卿士’,是其证。”《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此酒食可供将军兵事。”
3.通“仕”,做官。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汉班固《白虎通·致事》引“事”作“仕”。《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舆卓氏婚,饶於财,故其事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按:《史记·司马相如传》本作“仕宦”。《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
4.通“是”。
《战国策·齐策(五)》:“则事众强适罢寡也。”(适,通“敌”。罢,通“疲”。)
5.通“似”。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诬一朝也。然其事类,可推而得。”事类,即“似类”,类似。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580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