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三)

    1.通“衧”。按:参看清高翔麟《说文字通》卷八。
《後汉书·光武纪》:“更始将诸于绣䘿。”
2.通“愉”。于于,即“愉愉”,自得貌。
《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司马彪注:“于于,无所知貌。”按《吕氏春秋·长利》:“当尧之时,未赏而民劝,未罚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说(悦)愉愉其如赤子。”于于,即,“愉愉”。
3.通“於”。按:《尔雅》:“于,於也。”
《诗经·召南·采蘩》:“于沼于沚。”又《大雅·崧高》:“四国于藩,四方于宣。”又《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吕氏春秋·期贤》:“卫有士十人于吾所。”《史记·楚世家》:“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
4.通“與”,和(连词)。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于犹越也,與也,连及之词。”黄侃笺释:此“于”即“與”之借。
《尚书·多方》:“时惟尔初! 不克敬于和,则我无怨。”《孟子·万章(上)》:“号泣于昊天于父母。”《汉书·韦贤传》:“築宣于墙。”
5.通“歟”,句末反问语气词。
《管子·山国轨》:“不籍而赡国,为之有道于?”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5815.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