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恭”,恭敬;谦恭。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共,叚(假)借为‘恭’。”
《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又:“汝不恭命。”(《墨子·明鬼(上)》、《史记·夏本纪》引“恭”均作“共”。)又《盘庚(中)》:“颠越不恭。”又《无逸》:“继自今嗣王,则其无逸於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政)之共。”《左传》哀公十一年引“恭”作“共”。《诗经·小雅·巧言》:“匪其止共,维王之帮。”(按:《韩诗》作“止恭”。)《左传》昭公七年:“三命滋益共。”又文公十八年:“使布五教於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外平成。”《墨子·公孟》:“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慠)不恭,不友善士。”《孟子·万章(上)》:“共为子职而已矣。”《荀子·劝学》:“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静)共而位,好是正直。”(按:此引《诗经·小雅·小明》。)又《王霸》:“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聽,建国诸侯之君分士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矣。”唐杨倞注:“共,读为‘恭。’”梁启雄简释:“天子得人来任众职,可以无为而治,只是恭己身就够了! 《论语·卫灵公》:‘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与此文‘共己而已矣’意合。”《礼记·缁衣》引《诗》作“匪其止共”。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皇本作‘躬’。躬,恭也。”《尚书·皋陶谟》:“愿而恭。”按:《史记·夏本纪》作“共”。清钱坫据此谓“共与恭通”(《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三)。又《盘庚(上)》:“各恭而事。”汉石经“恭”作“共”。《国语·鲁语(下)》:“子计其利者,小国共命。”韦昭注:“共,敬从也。”汉贾谊《新书·容经》:“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史记·贾谊传》载其《吊屈原赋》云:“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南朝宋裴駰《集解》:“共,敬也。”(按:《汉书》本传作“恭”。)又《夏本记》:“今予惟共天之罚。”又:“汝不共命。”(按:《尚书·甘誓》作“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汝不恭命。”)又《周本纪》:“今予发惟共行天之罚。”(按:《尚书·牧誓》作“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又《张释之传》:“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按:《汉书》同,颜师古注:“共读曰恭。”)又《孔光传》:“共承宗庙,统理海内。”注同上。《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饗共己之治。”唐颜师古注:“共,读曰‘恭’。”引《论语·卫灵公》“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作“共”。又《五行志》:“共事天地宗庙。”又《冀奉传》:“陛下共己亡(无)为。”又《王莽传》:“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引《尚书·君奭》”大弗克恭上下”作“共”。又《景十三王传》:“赵敬肃王为人,巧佞卑谄是共。”汉王充《论衡·自然》:“正身共己而阴阳自和,无心于为而物自化,无意于生而物自成。”《春秋繁露·祭义》:“《诗》曰:‘静共而位,好是正直。’”按:《诗经·小雅·小明》作“靖共而位”。《潜夫论·述赦》:“共行天罚。”注:“共,读为‘恭’。”《後汉书·郅恽传》注引《尚书·无逸》:“以庶邦维政之共。”按:《国语·楚语》作“惟政之恭”。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兴王》:“戊午师渡盟津诸侯咸会,共行天罚。”明刘基《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欤,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清姚鼐《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取士,国重典也,敢忘共乎?”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一》:“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从。”
2.通“躬”。
《礼记·缁衣》:“匪其止共。”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皇本作‘躬’。”
3.通“宫”,宫刑。
《荀子·正论》:“共,艾毕。”
分享到:
《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又:“汝不恭命。”(《墨子·明鬼(上)》、《史记·夏本纪》引“恭”均作“共”。)又《盘庚(中)》:“颠越不恭。”又《无逸》:“继自今嗣王,则其无逸於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政)之共。”《左传》哀公十一年引“恭”作“共”。《诗经·小雅·巧言》:“匪其止共,维王之帮。”(按:《韩诗》作“止恭”。)《左传》昭公七年:“三命滋益共。”又文公十八年:“使布五教於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外平成。”《墨子·公孟》:“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慠)不恭,不友善士。”《孟子·万章(上)》:“共为子职而已矣。”《荀子·劝学》:“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静)共而位,好是正直。”(按:此引《诗经·小雅·小明》。)又《王霸》:“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聽,建国诸侯之君分士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矣。”唐杨倞注:“共,读为‘恭。’”梁启雄简释:“天子得人来任众职,可以无为而治,只是恭己身就够了! 《论语·卫灵公》:‘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与此文‘共己而已矣’意合。”《礼记·缁衣》引《诗》作“匪其止共”。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皇本作‘躬’。躬,恭也。”《尚书·皋陶谟》:“愿而恭。”按:《史记·夏本纪》作“共”。清钱坫据此谓“共与恭通”(《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三)。又《盘庚(上)》:“各恭而事。”汉石经“恭”作“共”。《国语·鲁语(下)》:“子计其利者,小国共命。”韦昭注:“共,敬从也。”汉贾谊《新书·容经》:“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史记·贾谊传》载其《吊屈原赋》云:“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南朝宋裴駰《集解》:“共,敬也。”(按:《汉书》本传作“恭”。)又《夏本记》:“今予惟共天之罚。”又:“汝不共命。”(按:《尚书·甘誓》作“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汝不恭命。”)又《周本纪》:“今予发惟共行天之罚。”(按:《尚书·牧誓》作“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又《张释之传》:“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按:《汉书》同,颜师古注:“共读曰恭。”)又《孔光传》:“共承宗庙,统理海内。”注同上。《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饗共己之治。”唐颜师古注:“共,读曰‘恭’。”引《论语·卫灵公》“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作“共”。又《五行志》:“共事天地宗庙。”又《冀奉传》:“陛下共己亡(无)为。”又《王莽传》:“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引《尚书·君奭》”大弗克恭上下”作“共”。又《景十三王传》:“赵敬肃王为人,巧佞卑谄是共。”汉王充《论衡·自然》:“正身共己而阴阳自和,无心于为而物自化,无意于生而物自成。”《春秋繁露·祭义》:“《诗》曰:‘静共而位,好是正直。’”按:《诗经·小雅·小明》作“靖共而位”。《潜夫论·述赦》:“共行天罚。”注:“共,读为‘恭’。”《後汉书·郅恽传》注引《尚书·无逸》:“以庶邦维政之共。”按:《国语·楚语》作“惟政之恭”。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兴王》:“戊午师渡盟津诸侯咸会,共行天罚。”明刘基《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欤,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清姚鼐《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取士,国重典也,敢忘共乎?”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一》:“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从。”
2.通“躬”。
《礼记·缁衣》:“匪其止共。”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皇本作‘躬’。”
3.通“宫”,宫刑。
《荀子·正论》:“共,艾毕。”
发布时间:2019-04-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6451.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