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剋”,剋日,约定(或限定)时间。
汉白石神君碑:“指日刻期应时有验。”《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又《管辂传》注:“登高堂,望风气,分灾异,刻期日。”《晋书·陶侃传》:“已勒国臣修迁改之事,刻以来秋。”唐王建《东征行》:“相国刻日波涛清,尝朝自请东南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元年:“虎如猎,晚岁,体重不能跨马,乃造猎车千乘,刻期校猎。”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将某左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明徐渭《渔阳弄》:“玉帝差人召祢先生,殿主爷说刻期甚急。”
2.通“克”,相克。
汉王充《论衡·物势》:“以四兽验之,以十二辰之禽效之,五禽之虫以气性相刻,则尤不相应。”
3.通“克”,克扣。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大约刻扣了月钱。”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呆官》:“至刻扣工食,为上者已视为当然。”
4.通“缂”。刻丝,即“缂丝”,我国特有一种工艺丝织物。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凤姐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给了袭人。”
分享到:
汉白石神君碑:“指日刻期应时有验。”《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又《管辂传》注:“登高堂,望风气,分灾异,刻期日。”《晋书·陶侃传》:“已勒国臣修迁改之事,刻以来秋。”唐王建《东征行》:“相国刻日波涛清,尝朝自请东南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元年:“虎如猎,晚岁,体重不能跨马,乃造猎车千乘,刻期校猎。”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将某左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明徐渭《渔阳弄》:“玉帝差人召祢先生,殿主爷说刻期甚急。”
2.通“克”,相克。
汉王充《论衡·物势》:“以四兽验之,以十二辰之禽效之,五禽之虫以气性相刻,则尤不相应。”
3.通“克”,克扣。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大约刻扣了月钱。”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呆官》:“至刻扣工食,为上者已视为当然。”
4.通“缂”。刻丝,即“缂丝”,我国特有一种工艺丝织物。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凤姐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给了袭人。”
发布时间:2019-04-1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6677.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