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一)

    1.通“撅”,掘。
《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晋郭璞注:“抵,触,厥,掘也。”又:“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武王之伐殷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赵歧注:“厥角,叩头以额,角犀撅地也。”《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推原厥本,不祥自博。”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屈膝厥角请受缨縻。”
2.通“橜(橛)”,断木。
《庄子·达生》:“吾处身也,若厥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厥,本作‘橛’。”故知“若厥株枸”即“若橛株之枸”。
3.通“蹷”,足逆寒疾。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凝於足者为厥。”注:“厥谓足逆於冷也。”《吕氏春秋·正己》:“多险则厥。”
4.通“蹶”,蹶倒;引申为挫败。
《孙膑兵法·擒厖涓》:“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6948.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