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糯”。 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海外南经·讙头国》:“讙国鸟喙,行则杖羽,潜於海滨,维食 秬,实维嘉穀,所谓濡黍。”...
通“儒”。 汉衡方碑:“方以濡宗。”...
通“浚”,疏通河道。 《尚书·益稷》:“濬畎浍距川。”(按:《史记·夏本纪》作“浚”。)又《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濬川。”...
通“徇”。 《史记·五帝本纪》:“幼而徇齐。”唐 司马贞《索隐》:“旧本亦有作‘濬齐’。盖古字叚(假)借为‘濬’。”...
[濩铎]hutu 同“糊塗”。 元郑德辉《伊尹耕莘》二〔石榴花〕曲:“我则见扬尘蔽日罩荒郊,更和那人马可便闹濩铎,当头裏一匹骏马甚咆哮。”...
通“镬”,煮物之器具,借指烹煮。按:《说文》:“濩,雨流霤下貌。” 《诗经·周南·葛覃》:“维葉莫莫,是刈是濩。”毛传:“濩,煮也。”清段玉裁《小笺》:“此谓‘濩’即‘镬’之假借也。镬所以煮物,故煮之亦曰镬。”按:《尔雅·释训》:“‘是刈是镬’。镬,煮之...
通“鼻”。 《汉书·高帝纪》:“沛侯濞重厚。”...
通“止”,停止。按:今南方方言中亦有读“止”为“济”者,当是古音遗存。按:一说“济”通“霁”,“霁”之本义为雨止,此用其引申义,泛指,亦通,可备一说。 《诗经·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毛传:“济,止也。”《墨子·鲁问》:“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
1.通“躋”,登上;到达。 《汉书·王吉传》:“述旧礼,明王制, 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 康,寿何以不若高宗?”按: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五)·济 通》:“‘济’字本传同。 《诗》‘朝 于西’,又‘南山朝 ’,‘济’与‘ ’通也。”按:此“ ”即...
1.通“擠”,排擠;排斥;废弃;消灭。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濟,叚(假)借为‘擠’。” 《管子·大匡》:“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郭沫若等集校引孙蜀丞曰:“《方言》:‘济,灭也。’‘灭’、‘废’义近。”《国语·晋语(四)》:“二...
通“齊”。 《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王之济五味。”...
通“”,曝晒使其乾燥。按:《广雅·释诂》:“,曝也。”《玉篇》:“,欲乾也。”《通俗文》:“欲燥曰。”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毛传:“脩,且乾也。”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云:“此‘...
通“”,低下。 《荀子·修身》:“卑濕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卑濕,谓志意卑下也。《说文》:‘,下入也。’《论衡·气寿篇》曰:‘儿生号啼之声,鸿郎高畅者寿,嘶喝濕下者夭。’是‘濕’为下也。 ‘’、‘濕’古字通。”...
通“塞”。 《文...
通“霭”,雲氣。 《汉书·礼乐志》载《郊祀歌》之十九:“露夜零,昼晻濭。”注:“濭,音霭。晻晻,雲气之貌。”...
1.通“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三三五五波(跑)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2.通“淘”,淘洗。按:敦煌曲子词有“浪涛沙”即“浪淘沙”。 《诗经·大雅·生民》“释之叟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叟叟,字又作‘溲’,涛米声也。”...
通“壽”,覆盖。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周公盛,鲁公焘。”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一本作‘涛’。”...
通“穢”,恶浊,污秽。按:濊,《说文》谓“水多貌”;又为河名。《广雅·释诂》:“濊浊也。”按:《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濊,与‘穢’同。” 《淮南子·齐俗训》:“故日月欲明,浮雲盖之;河之欲清,沙石濊之。”清庄逵吉曰:“《太平广记》作‘沙壤穢之’。”...
通“濯”,洗。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二(一)头洗浊秽污,一伴(畔)又饲女男。”...
通“憿”。按:“憿”当为今所谓“感激”之“激”本字,而“激”当为“感憿”之“憿”假借字。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憿〕字注引《童子逢盛碑》:“感憿三成。”激,本义为阻遏水势使之腾涌或飞溅,《汉书·沟洫志》:“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 平...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