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瑰(二)”·通假字

    通“魁”。 宋戴复古《石屏诗集》六《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閒言语变瑰奇。”《册府元龟》八八三《总录·形貌》:“(唐)程千里身长七尺,骨相瑰岸。”...

    “瑰(一)”·通假字

    通“傀”,伟;大。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瑰,叚(假)借为‘傀’。” 《韩非子·说疑》:“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者。”唐刘禹锡《叹牛》:“叟揽縻而对曰:‘瑰其形,饭之至也;病其足,役之过也。’”...

    “瑱(三)”·通假字

    通“镇”,压。按:瑱,《广韵》陟刃切,去声,震韵;今音“zhen”。 《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镇圭,公用桓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王执镇圭。瑱,宜作‘镇’音。”《楚辞》战国楚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注:“瑱,一作‘镇...

    “瑱(二)”·通假字

    通“缜”,緻密。 《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昆山之玉瑱,而尘垢弗能污也。”杨树达证闻:“瑱,当读为‘缜’。《礼记·礼义篇》说君子比德於玉之事云:‘缜密以粟,知也。’郑注云:‘缜,緻也。’盖昆山之玉文理緻密,略无罅隙,故尘垢弗能污,...

    “瑱(一)”·通假字

    1.通“填”。按:瑱,冠冕上垂在两侧塞耳的玉。 晋 郭璞《江赋》:“金精玉英瑱其显,瑶珠怪石琗其表。” 2.通“磌”,柱礎。 《文...

    “瑶”·通假字

    1.通“...

    “瑣(二)”·通假字

    通“疏”,记录。按:说见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 《汉书·丙吉传》:“召东专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

    “瑣(一)”·通假字

    通“鎖”,锁链;连环;封锁。 《汉书·元后传》:“僭上赤墀青琐。”注引如淳曰:“青琐,天子门制也。”唐 颜师古曰:“青琐者,刻为连琐文,而以青塗之。”宋 苏轼《奉安神宗皇帝御客赴灵宫导引歌词》:“离宫春色琐瑶林,雲阙海沉沉。”明无名氏《宝光殿》第四折:“...

    “瑋(二)”·通假字

    通“諱”。 《文...

    “瑋(一)”·通假字

    通“韋”,熟兽皮,皮绳。 《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志颂》:“晋阳佩瑋,西门带弦。”清 顾蔼吉《隶辨·微韵》云:“‘借‘瑋’为‘韋’。”...

    “瑕(四)”·通假字

    通“格”,扞格不通。 《管子·法法》:“令出而不行谓之牵,令入而不至谓之瑕。”唐尹知章注:“君臣相间,故曰瑕。”清 俞樾《诸子平议》:“瑕,当读为‘格’,古字通也。”...

    “瑕(三)”·通假字

    通“胡”,何。按:“瑕”、“胡”古音同属匣母。“瑕”古读若“胡”,“胡”训“何”。 《诗经·邶风·泉水》:“遄臻于卫,不瑕有害?”(不,语助词,无义。)按:宋 朱熹《集传》:“‘瑕’、‘何’古音相近,通用。”《礼记·表记》:“心乎爱矣,瑕不谓矣?”汉郑玄注:...

    “瑕(二)”·通假字

    1.通“遐”,远。 《诗经·邶风·泉水》:“不瑕有害。”毛传:“瑕,远也。二子之不远害。”《礼记·表记》引《诗经·小雅·隰桑》“遐不谓矣”作“瑕不谓矣”。《北海碑》阴:“魂灵瑕显。” 2.通“霞”,日旁赤气。 《汉书·司马相如传》:“赤瑕驳荦。”注引张揖...

    “瑕(一)”·通假字

    通“蝦”。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瑕,叚(假)借为‘蝦’。” 《文...

    “瑳”·通假字

    通“磋”,切磋,引申为探讨,商量,研究。 《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清 王先谦集解引清郝懿行曰:“磋,古作‘瑳’,今作‘磋’。”《诗经·大雅·卷阿》汉郑玄笺:“王有贤臣,与之以礼义相切瑳。”汉王充《论衡·量...

    “瑛”·通假字

    1.通“英”,花。 汉 王逸《九思·哀岁》:“椒瑛兮湼汙,葈耳兮充房。” 2.通“英”,英杰。按:清 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则又以‘瑛’为‘英’之假借也。” 《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揽瑛雄之迹兮。”宋洪适释:“‘瑛雄’为‘英雄’。”《郭仲奇...

    “琢(二)”·通假字

    通“瑑”。 《礼记·礼器》:“大圭不琢。”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琢’字又作‘瑑’。”...

    “琢(一)”·通假字

    1.通“椓”,击。 《文...

    “琕”·通假字

    通“鞞”,刀鞘。 《诗经·小雅·瞻彼洛矣》:“鞞琫有珌。”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鞞’字又作‘琕’。”...

    “琱”·通假字

    通“雕”,雕画纹饰。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琱,叚(假)借为‘彫(雕)’。”按:《说文》:“琱,治玉也。一曰石似玉。” 《汉书·酷吏列传》:“斲琱而朴。”注:“斲琱谓刻镂也,字与‘彫’同。”《北史·阎毗传》:“隋文帝受禅,以技艺事东宫,数以琱...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