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泰恩泽溥,功成行缀新。”诗句出处:《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是唐朝诗人权德舆的作品。
仲春蔼芳景,内庭宴群臣。森森列干戚,济济趋钩陈。
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正声迈咸濩,易象含羲文。
玉俎映朝服,金钿明舞茵。韶光雪初霁,圣藻风自薰。
时泰恩泽溥,功成行缀新。赓歌仰昭回,窃比华封人。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唐朝诗人权德舆的作品。
【注释】: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泰:
①通畅;畅达;通达。白居易《采诗官》:“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周易 ·泰》:“天地交泰。”(交:交合。)②安定;平安。张君房《云笈七籤》卷六十四:“心既泰然,不寿何待?”朱熹《近思录》卷八:“自古泰治之世,必渐至于衰替。”(衰替:衰败。)③宽裕;大方。《荀子·议兵》:“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孰:同“熟”。成熟。)④奢侈;傲慢;骄纵。《论语·子罕》:“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承乾隆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于泰侈,风俗习于游荡。”⑤过分。《孟子·滕文公下》:“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为泰。”(如:依照。)⑥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太”、“极”、“最”。《淮南子·原道》:“泰古二皇,得道之柄。”《汉书·贾捐之传》:“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廓地:开拓疆土。)⑦卦名。《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乾下坤上,为天地交通之象。《周易·泰》:“《象》曰:天地交,泰。”⑧亨通;吉。潘岳《西征赋》:“岂地势之安危,信人事之否泰。”(否pǐ:《周易》卦名。主凶。)《聊斋志异·邢子仪》:“泰运已交,百金何足言?”⑨山名。泰山,为五岳之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华:华山。)恩:
①恩惠;德惠。诸葛亮《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②有情义。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韩非子·六反》:“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恩泽:
恩惠。李贺《致酒行》:“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泽:
①光泽;润泽。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杂糅:混杂糅合。)②湿润。《齐民要术·栽树》:“时时灌溉,常令润泽。”③雨露。王安石《上杜学士开河书》:“幸而雨泽时至。”(时至:按时到来。)④水汇聚处;沼泽。《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⑤恩惠;恩泽。《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⑥遗风;影响。《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斩:断绝。)溥:
①广大。《诗经·大雅·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②通“普”。普遍。《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③通“敷(fū)”。分布。《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功:
①功劳;业绩。《战国策·赵策四》:“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②成就;功效。《庄子· 天运》:“劳而无功。”《晋书·谢安传》:“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降龄:上天给予的寿龄。垂成:将成。)嵇康《养生论》:“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③工作。《吕氏春秋·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功。”④功能。《荀子·天论》:“以全其天功。”⑤工程。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民力竭于功役,储蓄靡于不急,起土山以准嵩霍,决渠水以象九河。”(靡:浪费。嵩霍:二山名,被称为中岳与南岳。)⑥精善;坚固;精良。《管子·七法》:“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⑦通“攻”。治理。《水经注·巨洋水》:“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⑧丧服通称。《礼记·服问》:“绖服之绖,服其功衰。”成:
①完成;实现。李斯《谏逐客书》:“使秦成帝业。”②帮助实现;成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③成为;变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成帷,挥汗成雨。”(闾:里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蕴:蓄。)⑤成长;成熟。《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养以成。”⑥和解;交好。《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史记·张仪列传》:“哀王于是倍从(zòng)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倍:违背。从:指合纵。仪: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现成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论》:“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变。)⑧层;重(chóng)。《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吕氏春秋·音初》:“为九成之台。”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汉书·刑法志》:“成方十里。”行:
(一)①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来。”③行辈;辈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军事编制。二十五人为行。扬雄《羽猎赋》:“各按行伍。”(伍:五人为伍。) (二)xíng ①行走;两脚交替前进。《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径:路。)泛指运行;前进。《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引申为离开;离去。《左传· 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将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疏通;疏导。《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⑤做;实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夫: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⑥行为。《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颂》:“行比伯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陈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特进:官名。)⑨古诗诗体之一。属乐府诗类。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字体较楷书简易,较草书规范,汉代以来即流行。陆游《作字》:“书成半行草。”(11)副词。将要。陶潜《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缀:
(一)①缝合。《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zhēn)请补缀。”(箴:同“针”。)《战国策·秦策一》:“缀甲厉兵。”②连结。张衡《西京赋》:“左有崤(xiáo)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崤函:崤山及函谷关。塞:要塞。二华:太华、少华二山。)③连缀文辞以成文章。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缀字属篇,必须练择。”(属篇:写成篇章。练:精练。)《汉书·艺文志》:“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④装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缀以珠玉,饰以玫瑰。”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⑤挂。柳宗元《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二)chuò辍。停止;废止。《荀子·成相》:“春申道缀基毕输。”(春申:指春申君,楚国贵族。基:基业。毕输:完全破坏。)新:
①刚有的或刚经验到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没有用过的。黄滔《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携:带着。俦:伴侣。)④更新;使变新。《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⑤指刚结婚时的(人或物)。⑥副词。相当于“刚”、“刚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