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闻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

“闻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诗句出处:《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四首》;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青草湖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万里三湘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树头花落花开,道上人去人来。
朝愁暮愁即老,百年几度三台。
闻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
准拟百年千岁,能得几许多时。

《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四首》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

【注释】:

闻:

(一)①听见。《韩非子·十过》:“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②听说。《韩诗外传》卷七:“吾闻君子不食鲡(lǐ)鱼。”③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韩非子·五蠹》:“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④见闻;知识。《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⑤闻名。李白《赠孟浩然》:“风流天下闻。”⑥领会;掌握。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嗅。《韩非子·十过》:“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 (二)wèn 名声;声誉。《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身:

①人或动物的躯干。屈原《九歌· 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不惩:不戒悔。)②身体。《荀子·非相》:“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③树的主干。《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④自身;自己。《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为等。《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⑥亲自。《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⑦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翼德也。”

强:

(一)①弓有力。《战国策·韩策》:“夫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②强壮;有力。《诗经·周颂·载芟(shān)》:“侯强侯以。”(侯:助词。以:弱。)《荀子 · 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强大;强盛。《盐铁论·非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④加强;增强。《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⑤有余;略多。《木兰诗》:“赏赐百千强。”⑥超过;胜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二)qiǎng ①强迫。《晋书·郭翻传》:“(庾翼)躬往造翻,欲强起之。”(躬:亲自。造:拜访。起:起用。)②竭力;尽力。《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③勉强。《史记·留侯世家》:“留侯病,自强死。”

健:

①强壮;有力。《韩非子·六反》:“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zǔ),则罢(pí)健效矣。”(夫:助词。乌获:古代力士。别:区别。鼎、俎:鼎,古代食器;俎,古代礼器,均较重。罢:通“疲”。效:分明。)温庭筠《碌碌古词》:“羸牛生健犊。”(羸:瘦弱。)②健康。《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白居易《偶作》:“闻客病时惭体健,见人忙处觉心闲。”③能力强。《后汉书·袁绍传》:“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勃然:发怒。惟:只有。)《战国策·秦策二》:“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④指人和事物处于旺盛状态。韦庄《秋霁晚景》:“墙头山色健,林外鸟声欢。”杨慎《诗品·张安国》:“笔酣兴健。”(兴:兴致。)⑤善于;擅长。李公佐《古〈岳渎经〉》:“渔者健水。”⑥浓;深。杨慎《诗品·张安国》:“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且:

(一)①副词。1. 姑且;暂且。《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 我将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将要;将近。《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连词。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并且”。《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既……且……]相当于“又……又……”。《孙子兵法·谋攻》:“三军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当于“一边……一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且怒且喜。”4.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尚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孟子·梁惠王上》:“兽相食,且人恶(wù)之。”(恶:憎恶。)(二)jū 语气词。《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匪我思且。”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齿:

①门牙。后泛指牙齿。《韩非子·存韩》:“唇亡则齿寒。”苏辙《橄榄》:“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分甜。”(输:不及,赶不上。)②物体的齿形部分。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耕荒毕,以铁齿��楱(lòuzòu)再遍杷(pá)之。”③年岁。《汉书·赵充国传》:“臣位至上卿……犬马之齿七十六。”④并列;同列;排列。《庄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齿。”⑤说到;提起。⑥录用;选用。《三国志· 蜀书·诸葛亮传》:“循名责实,虚伪不齿。”[齿冷]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齿冷。”[齿录]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齿录。”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

落:

①花叶脱落。《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貌。)②落下;降下。韩愈《咏雪赠张籍》:“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宁:岂。)《十五从军征》:“泪落沾我衣。”③凋落;衰谢。路荡《拔茅赋》:“荣落惟运。”(荣:荣耀。运:命运。)又衰败。《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④流落;沦落。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我落阳山。”⑤停留;停止。李子卿《府试授衣赋》:“山静风落。”⑥村落。杜甫《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⑦宫室刚建成时举行的庆祝祭礼。《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⑧开始。《诗经·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⑨新钟等重要器物铸成时以公猪血涂抹。《左传·昭公四年》:“(叔孙为孟钟)飨(xiǎng)大夫以落之。”(飨:款待。)

难:

(一)nán 困难;艰难。与“易”相对。《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nàn ①灾难;祸患。《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厉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难,反抗或叛乱。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天子的宗庙。隳 :毁坏。)苏轼《晁错论》:“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史记·张仪列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③责备;责难。《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难焉?”又诘问;反驳。《论衡·问孔》:“造难孔子,何伤于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小人。)又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三)nuó ①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阿:通“婀”,柔美的样子。)②驱逐疫鬼。后来写作“傩”。《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