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宁违。

“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宁违。”诗句出处:《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是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

靖节昔高尚,令孙嗣清徽。旧庐云峰下,献岁车骑归。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田畴春事起,里巷相寻稀。
渊明醉乘兴,闲门只掩扉。花禽惊曙月,邻女上鸣机。
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宁违。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

【注释】:

毕:

①古时田猎用的长柄小网。王充《论衡·偶会》:“雁鹄集于会稽……来遭民田之毕。”(民田:指老百姓的田里。)②用网捕捉禽兽。《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罗:用网捉捕。)③完毕;结束。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⑤副词。全;皆。《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

娶:

男子纳妻室。《左传·隐公二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史记·滑稽列传》:“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河伯:河神。)

愿:

老实;谨慎。《尚书·皋陶谟》:“愿而恭。”《晋书·汝阴哀王谟传》:“为人恭愿,才不及中人。”

已:

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

果:

①植物所结的果实。《仪礼·既夕礼》:“不食菜果。”《吕氏春秋·本味》:“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②与原因相应的结果。《南史·范缜传》:“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③成为事实;实现。《孟子·梁惠王下》:“君是以不果来也。”④充实;饱足。《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小食后,腹果甚。”⑤果敢;有决断。《后汉书·高彪传》:“古之君子,即戎忘身,明其果毅。”(即戎:临战。)《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⑥副词。1.表示结果。终于;终究。《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2.表示如先所预料。果然;真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果夜至斫(zhuó)木下。”(斫:砍。)3. 究竟;到底。李贽《答耿中丞》:“天下果何时而太平乎哉!”⑦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假若”、“如果”。《左传·宣公十二年》:“果遇,必败。”⑧通“婐”。女侍。《孟子·尽心下》:“及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婐,若固有之。”(袗衣zhěn:绣有文采的华贵的衣服。)

养:

①养活;使能生活下去。《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为之能养。”②饲养。《史记·项羽本纪》:“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释:释放;放开。)张俞《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③培养;培植。《晋书·武帝纪》:“方今阳春养物,东作始兴。”④保养。《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⑤修养;涵养。《淮南子·俶真》:“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⑥教育;熏陶。《礼记·文王世子》:“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少傅:官名。大:同“太”。)⑦给养;生活资料。《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强本:增强农桑业。备:齐全。动时:按时运动。)⑧养护。《左传·成公十三年》:“敬在养神,笃在守业。”⑨厨师。《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扈:养马的人。)⑩通“痒”。发痒。《荀子· 正名》:“疾、养、、热。”(chuàng:寒凉。)

恬:

①安适;安静。阮籍《大人先生传》:“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②淡泊;淡漠。《韩非子 ·解老》:“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③满不在乎;坦然。《汉书·贾谊传》:“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荀子·富国》:“轻非誉而恬失民。”

志:

①心意。《尚书·舜典》:“诗言志。”②志向。《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hú胡)之志哉!”③通“痣”。皮肤上的斑痕。《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tóng)子,腰有紫志。”④通“帜”。旗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设兵张旗志。”

宁:

(一)①安定;安宁。《尚书·大禹谟》:“万邦咸宁。”②探望,省视父母。《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③为父母守丧。《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二)nìng ①副词。相当于“岂”、“难道”。《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连词。表示选择。宁可;宁愿。《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违:

①离开。《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违榖七里,榖人不知。”(榖:地名。)《论语 · 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仓猝。是:此。)②避开。王充《论衡·知实》:“当早易道,以违其害。”③违背;背离。《论衡·问孔》:“案圣贤之言,上下多相违。”(案:考察。)④过失。葛洪《抱朴子·外篇·良规》:“君有违谬,据理正谏。”⑤邪恶;违礼的行为。《左传·桓公二年》:“昭德塞违。”(昭:发扬。塞:杜绝。)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