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诗句出处:《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照见游泳鱼,一一如清昼。
中目碎琼碧,毁鳞殷组绣。乐此何太荒,居然愧川后。

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輈小。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
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伐彼槎蘖枝,放于冰雪浦。游鱼趁暖处,忽尔来相聚。
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

波中植甚固,磔磔如虾须。涛头倏尔过,数顷跳鯆鱼孚。
不是细罗密,自为朝夕驱。空怜指鱼命,遣出海边租。

烟雨晚来好,东塘下罱去。网小正星□,舟轻欲腾翥。
谁知荇深后,恰值鱼多处。浦口更有人,停桡一延伫。

朝空笭箵去,暮实笭箵归。归来倒却鱼,挂在幽窗扉。
但闻虾蚬气,欲生蘋藻衣。十年佩此处,烟雨苦霏霏。

尽日平湖上,鸣桹仍动桨。丁丁入波心,澄澈和清响。
鹭听独寂寞,鱼惊昧来往。尽水无所逃,川中有钩党。

注矢寂不动,澄潭晴转烘。下窥见鱼乐,怳若翔在空。
惊羽决凝碧,伤鳞浮殷红。堪将指杯术,授与太湖公。

晚挂溪上网,映空如雾縠。闲来发其机,旋旋沈平绿。
下处若烟雨,牵时似崖谷。必若遇鲲鲕,从教通一目。

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食时竞夷犹,死者争纷泊。何必重伤鱼,毒泾犹可作。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阔处只三尺,翛然足吾事。低篷挂钓车,枯蚌盛鱼饵。
只好携桡坐,唯堪盖蓑睡。若遣遂平生,艅艎不如是。

芒鞋下葑中,步步沈轻罩。既为菱浪飐,亦为莲泥胶。
人立独无声,鱼烦似相抄。满手搦霜鳞,思归举轻棹。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以上皮日休作品《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共15首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注释】: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将:

(一)①扶持;扶助。《诗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只:助词。履:禄。)《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郭:外城。)②带领。《汉书·张禹传》:“禹将(戴)崇入后堂饮食。”《淮南子·人间》:“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③取;拿。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览冥》:“不将不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若夫迎新将故之劳。”(若夫:至于。)⑤做;奉行。《左传·成公十三年》:“将事不敬。”⑥养;保养。《吕氏春秋·音律》:“以将阳气。”⑦副词。1.将要。《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云:如此。尔:同“耳”,罢了。)《孟子·告子下》:“先生将何之?”(之:往。)《左传· 隐公元年》:“夫人将启之。”(启之:给他开门。)2. 且,又。《诗经·小雅· 谷风》:“将恐将惧。”⑧介词。以;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肯将衰朽惜残年。”⑨连词。和;与。李颀《临别送张諲入蜀》:“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⑩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将帅。《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吕氏春秋·执一》:“军必有将。”②统率;带兵。《左传·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将右军。”《史记·秦始皇本纪》:“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卒:兵。)③使担任将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将领]1. 将帅。《隋书·杨玄感传》:“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暗中谋求将帅的职位。)2.率领。元结《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稼:庄稼。) (三)qiāng 请;希望。《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子:你。)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杯莫停。”

潭:

① [名]水深的地方。即深渊。屈原《九章· 抽思》:“长濑lai湍流,溯江~兮。”②[名]深水池。李白《赠汪伦》:“桃花~水深千尺。”

底:

(一)①物体的底层或下面。柳宗元《酬贾鹏山人诗》:“青松遗涧底。”《南史·陆澄传》:“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②下面。白居易《寒闺怨》:“灯底裁缝剪刀冷。”③事物的终端;尽头。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数转达洞底。”④内部;里面。杨万里《送吴敏叔待制侍御致仕》:“自怜病鹤樊笼底。”(致仕:辞官归家。)⑤阻滞;不流畅。柳宗元《天说》:“人之血气败逆壅底。”⑥至;到达。《列子·天瑞》:“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⑦代词。1. 表指示。相当于“此”、“这”。陆游《遣兴》:“小甑(zèng)吴粳底样香。”(甑:蒸饭的瓦器。)2.表疑问。相当于“何”、“什么”。范成大《双燕》诗:“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⑧通“砥”。1. 磨刀石。《孟子·万章下》:“《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2.磨砺。《吕氏春秋·贵直》:“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二)de 相当于“的”。表领属关系。今通用“的”。《朱子语类·小学》:“那是做人底样子。”

测:

①度量水的深浅。《淮南子·说林》:“以篙测江。”②泛指测量、量度。晁补之《再上苏公书》:“夫九九之术,非可推天而测地。”③猜测;推想。《国语·晋语一》:“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

把:

①握;持;执。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白居易《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控制;掌握。《汉书·王温舒传》:“择郡中豪敢往吏十馀人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③把守;看管。汪元量《越州歌》:“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船作战船。”④捆扎成束的东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⑤通“爬(pá)”。扒;搔。《后汉书·戴就传》:“以大针刺指爪中,使以把土,爪悉堕落。”

波:

①波浪,起伏波动的水面。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②水流;水。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③流转的目光。李白《长相思》:“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④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独孤及《壬辰岁过旧居》:“丈夫随世波,岂料百年身!”⑤跑。北朝乐府《企喻歌》:“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文:

①在身体上刺画花纹。《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王充《论衡·言毒》:“蝮蛇多文。”③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④礼乐典章制度。张居正《与蓟辽总督谭二华》:“如有不效,巡关御史得论劾(hé)之,固不必袭此故套虚文为也。”(劾:揭发罪状。袭:沿用。)⑤法令条文。《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更定诸律令,务在深文。”⑥字;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书同文。”⑦文辞;文章。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⑧非军事的;与“武”相对。《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⑨华美;有文采。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史有文质,辞有详略。”(质:质朴。)⑩文饰;掩饰。刘知几《史通·惑经》:“庸儒末学,文过饰非。”(11)柔和;不猛烈。《世说新语·赏誉》:“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龙:陆云字。)(12)量词。计算铜币的单位。《宋书·徐羡之传》:“可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

袅:

①柔美细长貌。卓文君《白头吟》:“竹竿何袅袅。”②烟气缭绕的样子。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炉烟袅袅十里香。”③形容声音宛转悠扬。李贺《老夫采玉歌》:“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④微风吹拂的样子。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袅袅]1. 纤细柔美貌。左思《吴都赋》:“袅袅素女。”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2.烟气缭绕貌。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3. 形容声音绵延不绝。杜甫《猿》:“袅袅啼虚壁。”4. 形容微风的吹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