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

“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诗句出处:《公斋四咏·新竹》;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
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
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
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蕧可以馨。
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

《公斋四咏·新竹》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注释】: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玩:

①玩弄;戏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国语·吴语》:“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②欣赏;观赏。《楚辞·九章·思美人》:“吾谁与玩此芳草?”③供玩赏的东西。《后汉书·刘瑜传》:“皆当盛其玩饰。”④研讨;研习。《新唐书·杨敬之传》:“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讽:讽诵。)⑤轻慢;不经心而忽略。《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启:指启其野心。)

九:

①数词。《淮南子·天文》:“三三如九。”②泛指多数。《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合:盟会。)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藏:

(一)①储藏;储存。《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②收藏;保存。《墨子·天志下》:“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③隐藏;包藏。《韩非子· 难一》:“术者,藏之于心中。”(术:指君主控制群臣的策略。) (二)zàng ①储存东西的地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②内脏。后作“脏”。王充《论衡·论死》:“人死五藏腐朽。”③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大藏经。

冷:

①寒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yè)者反冬乎冷风。”(衣于春:等待春天的温暖。暍:中暑。反:返回。)②使冷却;降低温度。祖咏《题韩少府水亭》:“水气侵阶冷,松阴覆座闲。”③冷淡;不热情。黄庭坚《鹧鸪天》:“付与旁人冷眼看。”④灰心或失望。袁桷《煮茶图诗》:“齿寒意冷复三咽(yè)。”⑤寂静;不热闹;冷清。白居易《晚出西郊》:“贫州冷似村。”也指心态冷静。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⑥少见的;很少有人过问的。李山甫《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句冷不求奇。”

再:

①第二次;又一次。《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作气:振起士气。竭:尽。)②两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③重复;继续。多指将要重复的事或行为。《尚书·大禹谟》:“朕(zhèn)言不再。”(朕:我。)

闻:

(一)①听见。《韩非子·十过》:“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②听说。《韩诗外传》卷七:“吾闻君子不食鲡(lǐ)鱼。”③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韩非子·五蠹》:“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④见闻;知识。《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⑤闻名。李白《赠孟浩然》:“风流天下闻。”⑥领会;掌握。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嗅。《韩非子·十过》:“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 (二)wèn 名声;声誉。《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百:

①数词。十的十倍。《汉书·律历志上》:“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纪:记数。协:合。长:增多。)②指虚数,众多的。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骸:

①胫骨。《素问·骨空论》:“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辅:小腿外侧的长形骨。腘:膝盖后面的脚弯。)②骨;(人的)骨头。《新唐书· 太宗纪》:“(贞观二年)四月己卯,瘗(yì)隋人暴骸。”(瘗:掩埋。)③人的形体;身体。陆游《感兴》之一:“我发日益白,病骸宁久存?”(宁:难道。)范缜《神灭论》:“是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之骨骼也。”

醒:

①酒醉之后恢复常态。《左传·襄公三十年》:“醒而后知之。”②睡眠结束或尚未入睡。梅尧臣《永叔赠酒》:“醒目常不眠。”③醒悟;觉悟。《抱朴子·勖学》:“卤钝者醒悟。”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