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雨洗新妆色,一枝如一姝。

“雨洗新妆色,一枝如一姝。”诗句出处:《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大朴既一剖,众材争万殊。懿兹南海华,来与北壤俱。
生长如自惜,雪霜无凋渝。笼笼抱灵秀,簇簇抽芳肤。
寒日吐丹艳,赪子流细珠。鸳鸯花数重,翡翠叶四铺。
雨洗新妆色,一枝如一姝。耸异敷庭际,倾妍来坐隅。
散彩饰机案,馀辉盈盘盂。高意因造化,常情逐荣枯。
主公方寸中,陶植在须臾。养此奉君子,赏觌日为娱。
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逾。
因谢丘墟木,空采落泥涂。时来开佳姿,道去卧枯株。
争芳无由缘,受气如郁纡。抽肝在郢匠,叹息何踟蹰。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注释】:

新:

①刚有的或刚经验到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没有用过的。黄滔《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携:带着。俦:伴侣。)④更新;使变新。《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⑤指刚结婚时的(人或物)。⑥副词。相当于“刚”、“刚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

妆:

①打扮;装饰。秦韬玉《贫女》诗:“共怜时世俭梳妆。”②打扮的样式。白居易《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③妇女用的脂粉及饰物。《木兰辞》:“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色:

①脸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②怒色。《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于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颜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⑦种类;品类。《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树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类?”⑧佛教用语。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与“空”相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陈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灭,缘业亦何名。”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枝:

①枝条。《庄子·山木》:“见大木枝叶盛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②歧出的,分支。《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骈拇:拇指与第二指连生。)《吕氏春秋·慎行》:“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③肢体;四肢。《吕氏春秋 · 圜道》:“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④支撑;支持。《左传 ·桓公五年》:“蔡、卫不枝,固将先奔。”⑤抵御;抗拒。《新序·善谋上》:“足以枝于秦。”⑥量词。[枝梧]1.抗拒。《史记·项羽本纪》:“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2.支撑。《水经注·漯水》:“以木为圆基,令互相枝梧。”费昶《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鬓摇九枝花。”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

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姝:

①美丽;美好。《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静女:淑女。)古诗《上山采蘼芜》:“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②指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