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诗句出处:《甘州遍》;是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
红缨锦襜出长楸。
花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
揭调是甘州,醉红楼。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
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
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甘州遍》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

【注释】:

尧:

①极高的样子。《墨子·亲士》:“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②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又称“唐尧”。《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

舜:

①木槿。落叶灌木。后作“蕣”。《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容貌。华:花。)②古代帝王,为上古五帝之一。又称“虞舜”。《荀子·解蔽》:“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

乐:

(一)①音乐。《周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吕氏春秋·古乐》:“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又为奏乐。《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士饮酒不乐。”②乐工;演奏音乐的人。《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归:通“馈”。赠送。)③乐器。《韩非子·解老》:“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二)lè愉快;快乐。《左传· 隐公元年》:“其乐也融融。”范仲淹《岳阳楼记》:“此乐何极?” (三)yào 喜好;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智。)《晋书·阮籍传》:“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圣:

①通达事理;事事精通;超越常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大而化之:既表现出了光辉,又能融会贯通。)②圣明;品德智慧极高的人。《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圣明者,述作之谓也。”③对某门学问、技艺有很高成就的人。《抱朴子·辨问》:“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④神通。佚名《锁齐天大圣》第二折:“奉上帝敕令,着吾神统领十万天兵,与此妖魔斗圣,走一遭去。”⑤封建时代称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

永:

①水流长。引申为长。《诗经·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嵇康《赠秀才入军》:“永啸长吟。”陆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身乖路永。”(乖:指分离。)②长久;永远。《尚书·梓材》:“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十二:“永世不相忘。”③吟诵;唱。后作“咏”。《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永言:吟诵诗句。)陶潜《有会而作》诗序:“岁云夕兮,慨然永怀。”④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永巷]1.宫中后妃的住所;后宫。《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详:通“佯”。)《旧唐书·德宗纪论》:“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嫔嫱。”2.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史记· 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3.长巷;深巷。李商隐《无题》之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王禹偁《记马》:“旁顾适有永巷,修直百余步。”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忧:

①担忧;发愁。《盐铁论·伐功》:“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汤武:商汤王和周武王。)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②困厄;忧患。《新书·礼》:“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苏轼《贫士》:“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忧。”③特指父母的丧事。《魏书·李彪传》:“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丁:遭遇。)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