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兹栖寓词,想复痾瘵缠。”诗句出处:《酬张协律》;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昔人鬻舂地,今人复一贤。属余藩守日,方君卧病年。
丽思阻文宴,芳踪阙宾筵。经时岂不怀,欲往事屡牵。
公府适烦倦,开缄莹新篇。非将握中宝,何以比其妍。
感兹栖寓词,想复痾瘵缠。空宇风霜交,幽居情思绵。
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邑中有其人,憔悴即我愆。
由来牧守重,英俊得荐延。匪人等鸿毛,斯道何由宣。
遭时无早晚,蕴器俟良缘。观文心未衰,勿药疾当痊。
晨期简牍罢,驰慰子忡然。
《酬张协律》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注释】:
感:
①感动。《荀子·乐论》:“其感人深。”《汉书·礼乐志》:“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②感慨;情感。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曹植《洛神赋序》:“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③感觉。《庄子·刻意》:“感而后应,迫而后动。”④通“憾(hàn)”。遗憾。《汉书·杜邺传》:“内无感恨之隙(xì),外无侵侮之羞。”(隙:指人际关系上的隔阂。)⑤通“撼(hàn)”。动;摇。《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舒:徐缓。脱脱:脚步轻缓的样子。帨:系在腰带上的佩巾。)兹:
(一)①草木滋盛。《诗经·邶风·泉水》:“我思肥泉,兹之永叹。”(肥泉:古水名。)②年。《国语·鲁语上》:“今兹海其有灾乎? 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恒:经常。)《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③今;现在。洪仁玕《资政新篇》:“兹谨将所见闻者条陈于后。”(条陈:分条陈述。)④代词。表示指示。1. 此;这里。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论语·子罕》:“文王既设,文不在兹乎?”2.这样。《国语·楚语上》:“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⑤副词。益;更加。《墨子·尚同上》:“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⑥语气词。相当于“吧”;“呀”。《尚书·立政》:“周公曰:‘呜呼! 休兹!’”(休:美。) (二)cí[龟(qiū)兹]见“龟”。栖:
(一)①鸟类停留、歇宿。张衡《西京赋》:“南翔衡阳,北栖雁门。”②停留;居处。《国语·吴语》:“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二)xī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与?”寓:
①寄居;居住。《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②住所。《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高其位,大其寓。”《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悬于寓外。”③寄托。《管子·小匡》:“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寓目]过目;看过。《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当世美书善论……略皆寓目。”[寓言]1.有所寄托的话。《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词:
①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②言词;词句。《盐铁论·刑德》:“惑于愚儒之文词。”③文体名。又名“诗余”、“长短句”。始于唐,盛于宋。张炎《词源·清空》:“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④供词。《淮南子·时则》:“审决狱,平词讼。”想:
①想象。《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而想其生也。”②思索;思考。《吕氏春秋·知度》:“去想去意,静虚以待。”③想念;惦念。杜甫《客居》:“览物想故国。”④估计;推测。⑤打算;希望。《汉书·霍光传》:“天下想闻其风采。”复:
①返回;回归。《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复。”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②恢复。《吕氏春秋·慎大》:“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③报复。《孟子·滕文公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④回报;回复。《孟子·梁惠王上》:“有复于王者曰。”⑤副词。再;又。曹植《送应氏》:“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⑥免除赋税徭役。《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缠:
①绕;缠绕。班固《西都赋》:“矰(zēng)缴相缠。”(矰:短箭。缴:拴在箭上的丝绳。)《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酒酣,怀恩起舞,奉先赠以缠头綵。”②搅扰;纠缠。杜甫《丹青引》:“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③通“躔”。 天体运行时经过天空某一区域。《汉书·王莽传中》:“岁缠星纪,在雒阳之都。”(岁:木星。星纪:天体运行轨道一段的名称。雒阳:即洛阳。)[缠绵]1. 纠缠不已,不能解脱。陆机《赴洛二首》之二:“忧苦欲何为,缠绵胸与臆。”2.连续不断;宛转动人。蔡琰《胡笳十八拍》:“哀响缠绵兮彻心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