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诗句出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
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实千年非易待,
桑田一变已难寻。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凤楼迢递绝尘埃,
莺时物色正裴回。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
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尽言真侣出遨游,
传道风光无限极。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
个时无数并妖妍,个里无穷总可怜。别有众中称黜帝,
天上人间少流例。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珮中邀勒经时序,
箫里寻思复几年。寻思许事真情变,二人容华识少选。
漫道烧丹止七飞,空传化石曾三转。寄语天上弄机人,
寄语河边值查客,乍可匆匆共百年,谁使遥遥期七夕。
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
投漆投胶非足拟。只将羞涩当风流,持此相怜保终始。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不把丹心比玄石,
惟将浊水况清尘。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
不能京兆画蛾眉,翻向成都骋驺引。青牛紫气度灵关,
尽素赩鳞去不还。连苔上砌无穷绿,修竹临坛几处斑。
此时空床难独守,此日别离那可久。梅花如雪柳如丝,
年去年来不自持。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
春时物色无端绪,双枕孤眠谁分许。分念娇莺一种啼,
生憎燕子千般语。朝云旭日照青楼,迟晖丽色满皇州。
落花泛泛浮灵沼,垂柳长长拂御沟。御沟大道多奇赏,
侠客妖容递来往。宝骑连花铁作钱,香轮骛水珠为网。
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鹦鹉杯中浮竹叶,
凤凰琴里落梅花。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
千回鸟信说众诸,百过莺啼说长短。长短众诸判不寻,
千回百过浪关心。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南陌西邻咸自保,还辔归期须及早。为想三春狭斜路,
莫辞九折邛关道。假令白里似长安,须使青牛学剑端。
蘋风入驭来应易,竹杖成龙去不难。龙飙去去无消息,
鸾镜朝朝减容色。君心不记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不分淹留桑路待,
只应直取桂轮飞。
第七十八卷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
【注释】:
双:
①两个;一对;成双的。《三国志·吴书·吴主权》:“权投以双戟。”②偶。与“单”相对。《宋史·礼志十九》:“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只:单。视事:办理公事。坐:指坐堂办公。)③匹敌。《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童:
①男仆。《仪礼·既夕礼》:“童子执帚。”②儿童。《礼记·檀弓下》:“与其邻童汪踦(qī)往。”(汪踦:人名。)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山无草木。《管子·侈靡》:“山不童而用赡。”(赡:丰富。)④牛羊无角。《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俾出童羖(gǔ)。”(俾:使。羖:公羊。)⑤顶秃。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豁:缺。竟:至。裨:补益。)⑥愚昧无知。贾谊《新书 ·道术》:“反慧为童。”《白虎通·嫁娶》:“言己智能寡少如童蒙也。”⑦通“瞳”。《汉书·项籍传赞》:“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重:重叠。)⑧通“同”。相同。《列子· 黄帝》:“状不必童而智童。”绰:
宽;舒缓。《诗经·卫风·淇奥》:“宽兮绰兮。”曹植《洛神赋》:“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约:
①捆缚;套。《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阁阁:上下严紧的样子。)《战国策·赵策四》:“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百乘:百辆。质于齐:到齐国作人质。)又绳索。《左传·哀公十一年》:“人寻约。”(每人一根八尺长的绳子。寻:八尺为一寻。)②约束;束缚。《论语·雍也》:“约之以礼。”③简明;简要。《荀子·强国》:“约而详。”(详:详尽。)④节俭。《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约食畜谷。”(畜:积蓄。)⑤订约;约定。《史记· 高祖本纪》:“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又约定的事;盟约。《盐铁论·和亲》:“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⑥大约(后起意义)。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鸡)。”(奇:余数。)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游:
①在水上漂浮。《诗经·邶风·谷风》:“泳之游之。”(泳:在水中潜行。)泛指游泳。《韩非子·难势》:“越人善游矣。”(越:国名。)②虚浮;不切实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lù陆)。”③游玩;游览。晁错《言守边备塞疏》:“幼则同游。”引申指旅行;出外求学或求官。《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④交际;交往。《汉书·枚乘传》:“与英俊并游。”⑤流动。《汉书·沟洫志》:“水尚有所游荡。”⑥纵;放纵。《后汉书·仇览传》:“剽轻游恣。”⑦liú(流)。通“旒”。旌旗上悬垂的饰物。《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游说]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奔走。《史记·张仪列传》:“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陟:
①登上。一般指登山或登高。《诗经·周颂·般》:“陟其高山。”《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②提升。诸葛亮《前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好。否:坏。宜:应该。异同:不同,不一致。)三:
①基数词。《周易·解》:“田获三狐。”(田:打猎。)②序数第三。《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表示多数或多次。《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联:
①连接;连续。王褒《洞箫赋》:“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吟:歌咏。漂撇:浮泛冲击。)张衡《西京赋》:“缭垣绵联四百余里。”②联合。杜牧《郡斋独酌》:“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附:靠近。沧:古地名。)③连缀。东方朔《七谏·沈江》:“联蕙芷以为佩兮。”④对偶句;对联。郑谷《中年》:“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联翩:
连续不断的样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感激动四极,~~收二京。”也作“连翩”。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西北驰。”翩:
①鸟快飞的样子。曹植《感节赋》:“飞鸟翩而止匿。”(止:栖息。)②动作形态的轻捷。曹植《芙蓉池》:“翩翩戏轻舟。”③通“偏”。指弓向反面弯曲的样子。《诗经·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报:
①断狱;判决。《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②报答。《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③指报复。陆游《长歌行》:“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④回报;报应。《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⑤报告;告诉。《史记· 蒙恬列传》:“使者还报。”⑥回复;答复。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所以简略地写信答复。)⑦报酬;酬劳。《诗经·小雅·甫田》:“报以介福,万寿无疆。”⑧古指政府文书抄本及政治情报。苏轼《小饮公瑾州中》:“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邸:京邸。迂叟:指司马光。醉翁:指欧阳修。)消:
①减少;减损。蔡邕《陈太丘碑》:“元方在丧毁瘁,消形呕血。”②消散。《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③融化。许浑《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④除去;消灭。王充《论衡· 治期》:“夫世乱民逆,国之危殆灾害系于上天,贤君之德不能消却。”⑤消磨;度过。方干《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⑥消受;享用。白居易《哭从弟》:“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⑦经得起。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小山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⑧需要。《儒林外史》第三回:“这自然,何消吩咐。”⑨通“销”。熔化。白居易《答友问》:“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消化]人和动物对食物的溶解吸收。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槟榔之功有四……四曰饱能使之饥,盖食后食之,则饮食消化,不至停积。”[消息]1. 消长;增减。《周易·丰》:“日中则昃(zè),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昃:日偏西。食:通“蚀”,亏损。)2.音信;信息。周准《明妃曲》:“中原消息断,胡地风沙寒。”[消渴]指糖尿病、尿崩症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消息:
①音信,音讯。蔡琰《悲愤诗》:“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辄复非乡里。”②生灭或盛衰。《易·剥》:“君子尚~~盈虚,天行也。”息:
①呼吸。《盐铁论·击之》:“使得复喘息。”《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间:缝隙。)②叹气。《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停止。江淹《别赋》:“马寒鸣而不息。”④休息。晁错《论贵粟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⑤子女。多指儿子。《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⑥利息。王安石《答曾公立书》:“无二分之息可乎。”⑦消息。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之二:“形影参(shēn)商乖,音息旷不达。”(参、商:二星名。乖:背离。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