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诗句出处:《咏三良》;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咏三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注释】:

霸:

(一)①春秋战国时诸侯的盟主。《商君书·更法》:“五霸不同法而霸。”(五霸:指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等五个诸侯的盟主。)②作诸侯的盟主。《孟子·公孙丑上》:“管仲以其君霸。”③称霸。诸葛亮《草庐对》:“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二)pò 阴历月初时的月光。《汉书·律历志下》:“惟四月哉生霸。”(哉:始。)

基:

①地基;墙基。《诗经·周颂·丝衣》:“自堂徂(cú)基,自羊徂牛。”(徂:往。)②事物的基础;根本。《老子》第三十九章:“高以下为基。”③始;开始。《汉书·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胎:起始。)④基业;事业。《尚书·大诰》:“予有后,弗弃基。”⑤通“期(jī)”。周年。《咸阳灵云碑》:“承祠基年,鱼复生。”

弊:

①破旧;败坏。《国语·晋语六》:“今吾司寇之刀锯日弊。”(司寇:官名。)②弊病;害处。《旧唐书·黄巢传》:“皆指目朝政之弊。”(指目:指责。)③有害的;不良的。《大唐新语·极谏》:“此乃前朝之弊风。”(风:风习。)④困乏;衰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曹操之众,远来疲弊。”⑤欺骗人的行为。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⑥通“蔽”。蒙蔽;遮蔽。《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比周:勾结。)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振:

①赈济;救济。《后汉书·赵典传》:“散家粮以振穷饿。”②挽救;拯救。《国语·周语下》:“故亡其姓氏,踣(bó)毙不振。”(踣:破灭。)③抖动;挥动。《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④奋起;振作。《吕氏春秋·孟春纪》:“东风解冻,蛰虫始振。”⑤整顿。卢照邻《上之回》:“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回:回中,古地名。)⑥通“震”。1. 震动。《史记·蒙恬列传》:“是时蒙恬威振匈奴。”2. 震恐。《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晋:

①进。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何不。孟:勉力。迨daì:赶上。)《周易·晋》:“晋如摧如,独行正也。”(摧:退。)②春秋时国名。③古朝代名。1.司马炎代魏称帝,统一三国,国号为晋,都洛阳,史称西晋(265—316)。后司马睿建都建康(今南京),保有江南,史称东晋(317—420)。2. 五代时石敬瑭灭后唐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936—947)。④通“��”。插。《周礼·春官 ·典瑞》:“王晋大圭。”(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楚:

①木名。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劲,可以作杖。《韩非子·十过》:“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墙之。”②打人的荆条。《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通“槚”。木名。)③用荆条打。《后汉书·史弼传》:“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④痛苦。《史记·文帝本纪》:“何其楚痛而不得也。”⑤整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笾豆有楚。”(笾豆:食器。)⑥周朝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原来在今湖北和湖南一带,后来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四川。后为秦所灭。[楚楚]1. 繁茂的样子。《诗经·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茨:茨藜。)2. 鲜明的样子。《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更:

(一)①改变;更换。《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②替换。《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圭:玉器名。皮币:毛皮和缯帛。)引申为交替。《汉书·万石君传》:“九卿更进用事。”③经历;经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④抵偿;抵押。《史记·平准书》:“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悉:竭尽。)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一更约二小时。岳飞《小重山》:“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二)gèng 副词。①相当于“再”、“又”。《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直:同“值”。)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②相当于“愈”。更加。《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张:

(一)①给弓上弦或拉紧弓弦。《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②开弓。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挟矢不敢张。”③乐器上弦。《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④紧张。王充《论衡·儒增》:“圣人材优,尚有驰张之时。”⑤张开;伸展。《后汉书 · 张衡传》:“下有蟾蜍(chán chú),张口承之。”(蟾蜍:癞蛤蟆。)⑥扩张;《左传·昭公十四年》:“臣欲张公室也。”⑦夸张;夸大。皇甫谧《三都赋序》:“虚张异类,托有于无。”⑧陈设。《史记·高祖本纪》:“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⑨设网捕捉。《后汉书·王乔传》:“于是候鸟至,举罗张之。”⑩量词。张。《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 (二)zhàng ①自大。《左传·桓公六年》:“请羸(léi)师以张之。”(羸师:疲弱的军队。张:使对方自满。)②通“胀”。鼓胀。《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如:往。)③通“帐”。帐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乃以刀决张。”

张皇:

①张惶,慌张。《聊斋志异·画壁》:“女大惧,面如死灰,~~谓朱(朱孝廉)曰:‘可急匿榻下。’”②夸张,炫耀。《聊斋志异·公孙夏》:“区区一郡,何直得如此~~。”

皇:

①大;伟大。《诗经·小雅·正月》:“有皇上帝。”②君主;帝王。《诗经·周颂·桓》:“於昭于天,皇以间之。”(间:监察。)《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③对已故父、祖的尊称。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④雌凤。后作“凰”。《楚辞·远游》:“凤皇翼其承旂兮。”⑤美好。《法言·孝至》:“尧舜之道皇兮。”⑥通“遑”。闲暇;空闲。《左传·昭公七年》:“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皇皇]1.鲜明的样子。《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华:同“花”。)2. 同“惶惶”。心神不定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3. 同“遑遑”。匆忙的样子。刘向《九叹· 怨思》:“征夫皇皇。”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