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密会山客意,复念网罗婴无辜。”诗句出处:《观放鱼歌》;是唐朝诗人卢仝的作品。
常州贤刺史,从谏议大夫除。天地好生物,
刺史性与天地俱。见山客,狎鱼鸟。坐山客,北亭湖。
命舟人,驾舫子,漾漾菰蒲。酒兴引行处,正见渔人鱼。
刺史密会山客意,复念网罗婴无辜。忽脱身上殷绯袍,
尽买罟擭尽有无。鳗鳣鲇鳢鳅,涎恶最顽愚。鳟鲂见豳风,
质干稍高流。时白喷雪鲫鲤,此辈肥脆为绝尤。z
老鲤变化颇神异,三十六鳞如抹朱。水苞弘窟有蛟鼍,
饵非龙饵唯无鲈。丛杂百千头,性命悬须臾。天心应刺史,
刺史尽活诸。一一投深泉,跳脱不复拘。得水竞腾突,
动作诡怪殊。或透藻而出,或破浪而趋。或掉尾孑孑,
或奋鬣愉愉。或如莺掷梭,或如蛇衔珠。四散渐不见,
岛屿徒萦纡。鸂鶒鴒鸥凫,喜观争叫呼。小虾亦相庆,
绕岸摇其须。乃知贪生不独顽痴夫。可怜百千命,
几为中肠菹。若养圣贤真,大烹龙髓敢惜乎。苦痛如今人,
尽是鱼食鱼。族类恣饮啖,强力无亲疏。明明刺史心,
不欲与物相欺诬。岸虫两与命,无意杀此活彼用贼徒。
亦忆清江使,横遭乎余且。圣神七十钻,不及泥中鳅。
哀哉托非贤,五脏生冤仇。若当刺史时,圣物保不囚。
不疑且不卜,二子安能谀。二子倘故谀,吾知心受诛。
礼重一草木,易封称中孚。又曰钓不纲,又曰远庖厨。
故仁人用心,刺史尽合符。昔鲁公观棠距箴,
遂被孔子贬而书。今刺史好生,德洽民心,
谁为刺史一褒誉。刺史自上来,德风如草铺。衣冠兴废礼,
百姓减暴租。豪猾不豪猾,鳏孤不鳏孤。开古孟渎三十里,
四千顷泥坑为膏腴,刺史视之总若无。讼庭雀噪坐不得,
湖上拔茭植芙蕖。胜业庄中二桑门,时时对坐谈真如。
因说十千天子事,福力当与刺史俱。天雨曼陀罗花深没膝,
四十千真珠璎珞堆高楼。此中怪特不可会,
但慕刺史仁有馀。刺史敕左右兼小家奴,慎勿背我沉毒钩。
念鱼承奉刺史仁,深僻处,远远游。刺史官职小,
教化未能敷。第一莫近人,恶人唯口腴。第一莫出境,
四境多网罟。重伤刺史心,丧尔微贱躯。
《观放鱼歌》唐朝诗人卢仝的作品。
【注释】:
刺:
(一)①用尖利的东西戳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树枳(zhǐ)棘者,成而刺人。”②暗杀。《史记·刺客列传》:“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③铲除。《荀子·富国》:“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殖:种植。)④用尖刻的话斥责、讥讽。《战国策·齐策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⑤侦察;打听。《汉书·丙吉传》:“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⑥尖利像针的东西。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刺欲伤人。”⑦名帖;名片。王充《论衡·骨相》:“通刺倪宽。”⑧撑(船)。《庄子·渔父》:“乃刺船而去。”《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恐,乃解衣躶而佐刺船。”[刺促]忙碌的样子。《晋书·潘岳传》:“和峤刺促不得休。”(和峤:人名。)(二)cī 拟声词。史:
①史官。 掌管书籍和负责记载史事的官。《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②历史;史书。《庄子·天下》:“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③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第二部,又称乙部,专门收集各种体裁的史书。④虚浮;文辞繁多。《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⑤《史记》的简称。高适《遇卢明府有赠》:“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汉》:指《汉书》。流泉:形容文字如泉水涌出。)密:
①细密;周密。《周易·系辞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②精致。《北史·崔光传》:“极宇崇丽,坛筑工密。”(极宇:本指房屋的脊和檐,此代称房屋。)③紧密;稠密。《盐铁论·刑德》:“而网密于凝脂。”李中《寄左偃》:“閒留好鸟庭柯密。”(柯:树枝。)④秘密。《北史·韩凤传》:“军国要密,无不经手。”⑤亲密;贴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刘备)于是与亮情好日密。”⑥寂静;静默。《庄子·达生》:“公密而不应。”会:
(一) ①会合;汇合。《周礼·地官·大司徒》:“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地中:中心地带。四时:四季。)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盟;盟会。特指古代诸侯国君聚会订立盟约。《左传·隐公八年》:“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平:媾和。)③集会;聚会。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禊:祭祀名。)李群玉《寄长沙许侍御》:“三年文会许追随。”④时机;机会。《论衡·命禄》:“适时遇会”。⑤领悟;理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韩非子·解老》:“其智深则其会远。”⑥应当;应该;总归要。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⑦副词。恰逢;适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二)kuài [会计]1.年终结账,泛指一般的结账。《周礼·地官·舍人》:“岁终则会计其政。”(政:指财物出入。)2. 泛指管理、计算财物出入的工作。《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曾经。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当:出入数字相符。)客:
①宾客;外来人。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诗经·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yì)。”(夷怿:喜悦。)②门客;食客。《史记·孟尝君列传》:“冯驩闻孟尝君好客。”《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③旅客。李商隐《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④客商。卢纶《晚次鄂州》:“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⑤旅居;寄居。杜甫《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⑥为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的人。《后汉书·马援传》:“吴王好剑客。”《周易·系辞下》:“重门击柝(tuò),以御暴客。”(柝:打更用的梆子。)意:
①心意;意图。《公羊传·隐公三年》:“此非先君之意也。”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蔡伦立意造纸。”又意思。刘勰《文心雕龙·镕裁》:“善删者字去而意留。”②怀疑。《列子 ·说符》:“人有亡铁(fū夫)者,意其邻之子。”(亡:丢失。铁:斧子。)③意料。《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者]想来大概是……。《庄子·天运》:“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想来天大概是运转而不会自己停止吧。)④通“抑”。表示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墨子·耕柱》:“子之义将匿耶? 意将以告人乎?”(匿:隐藏。)⑤yī(依)。通“噫”。叹词。《庄子·在宥》:“意! 甚矣战,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复:
①返回;回归。《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复。”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②恢复。《吕氏春秋·慎大》:“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③报复。《孟子·滕文公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④回报;回复。《孟子·梁惠王上》:“有复于王者曰。”⑤副词。再;又。曹植《送应氏》:“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⑥免除赋税徭役。《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念:
①想;惦念。《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载寝载兴。”②考虑;思考。《淮南子·说山》:“念念者不得卧。”③念头;想法。曾巩《寄王介甫》:“迨(dài)兹尺书至,疑念始冰析。”(迨:等到。兹:此。)④读。《汉书·张禹传》:“欲为《论》,念张文。”⑤爱怜;怜悯。白居易《弄龟罗》:“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网罗:
①捕捉鱼鸟的工具。《盐铁论·通有》:“设机陷,求犀象;张~~,求翡翠。”②喻指法网。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举手挂~~,动足触机陷。”③搜罗,包容。《诗品注·总论》:“~~今古,词文殆集。”罗:
①捕鸟的网。《淮南子·兵略》:“飞鸟不动,不絓网罗。”②张网捕鸟。《新唐书·王世充传》:“罗取飞鸟。”③招致;网罗。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罗而致之幕下。”《汉书·王莽传》:“网罗天下异能之士。”④分布;排列。陈骙《文则》:“森罗辞翰,备括规摹。”(森:众多貌。括:包括。规摹:准则。)⑤质地细密而轻薄的丝织品。《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缛绣罗纨。”(缛:花纹繁多。纨:薄绸。)⑥遭遇;遭受。《论衡·辨祟》:“抵触县官,罗丽刑罚。”(丽:触犯。)《汉书·于定国传》:“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⑦过滤用的罗筛。《齐民要术》:“以罗漉去皮子。”⑧用罗筛过滤。《齐民要术》:“细罗曲末一斗。”⑨量词。十二打为一罗。婴:
①环绕;缠绕。《战国策·秦策四》:“小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矣。”(小黄、济阳:二邑名。)《荀子·富国》:“是犹使处女婴宝珠。”②被……缠着。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夙:早。)③触犯;遭遇。《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狎:亲近而不庄重。)《新唐书·姚崇传》:“身婴夷戮,为天下笑。”(夷戮:杀戮。)④初生幼儿。《老子》:“如婴儿之未孩。”(未孩:还不会笑。孩:小儿笑。)也泛指小儿。梅尧臣《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爱婴娇哑哑。”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无辜:
①指无罪的人。《书·多方》:“开释~~。”②无罪。《诗·小雅·十月之交》:“无恶~~,谗口嚣嚣。”辜:
①罪。《诗经·小雅·正月》:“民之无辜。”②肢解。古代的一种酷刑。《说苑·杂言》:“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尽忠极谏,抉(jué)目而辜。”(抉:挖出。)③辜负;对不住。《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注引《魏书》:“辜负国恩。”④通“故”。缘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般(pán)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般:徘徊。离:通“罹”。遭遇。尤: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