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诗句出处:《百舌吟》;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树满空迷处所,
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
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
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晖。南方朱鸟一朝见,
索漠无言蒿下飞。
《百舌吟》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注释】:
酡:
酒后脸红。宋玉《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些:句末语气词。)颜:
①额头;脑门。《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隆准:高鼻。)②面容;脸色。《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树名。华:古“花”字。)③脸面;脸皮。《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④色彩。李白《古风》之十二:“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⑤横匾。《新唐书·马燧传》:“帝榜其颜而宠之。”(榜:题匾。)侠:
①仗义助人的人。《韩非子·五蠹》:“侠以武犯禁。”②豪侠的气概及行为。《论衡·讲瑞》:“豪猾之人,任侠用气。”③通“夹(jiá)”。在两旁。《淮南子·道应》:“两蛟侠绕其船。”④通“夹”。持。《庄子·盗跖》:“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而以为明察。”少:
(一)①数量少。与“多”相对。《左传·哀公二年》:“阳虎曰:‘吾车少。’”②缺少;短少;差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③削弱。贾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④轻视;看轻;小看。《晋书·王济传》:“(济)好以言伤物,侪(chái)类以此少之。”(侪类:同辈。)⑤不多时,表示时间短暂。《庄子·达生》:“少焉,果败而反。”⑥副词。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稍微”。《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 (二)shào ①年幼。与“老”相对。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②少年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少长有礼,其可用也。”③排行最末的。《史记·孟尝君列传》:“田婴者,齐威王少子。”歌:
①唱歌;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歌曲;歌谣以及能唱的诗。许浑《夜泊永乐有怀》:“吴娃齐唱采莲歌。”③赞颂;歌咏。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听:
①听。《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②听取;接受。《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③考察。《战国策·秦策一》:“且(陈)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去:离开。之:往。)④侦察;耳目;间谍。《荀子·议兵》:“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治理。)⑤治理;审理。《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⑥厅堂。后作“廳(厅)”。《世说新语·黜免》:“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大司马:官名。掌管国家军事。扶疏:枝叶茂盛。)⑦听凭;任凭。《汉书·薛宣传》:“卖买听任富吏。”《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坠:
①落下;掉下。《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②丧失。《国语·晋语二》:“敬不坠命。”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珥:
①用珠或玉石做的耳饰。《战国策·齐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②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处两旁突出如耳的部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qiú)锵鸣兮琳琅。”(璆:美玉名。琳琅:玉石声。)③日、月晕的一种。《隋书·天文志下》:“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④插。潘岳《秋兴赋》:“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⑤通“刵(èr)”。割取禽兽之血以举行祭礼。《周礼·地官·山虞》:“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虞: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虞旗:人在汇集猎物时用的旗帜。)妖:
①艳丽;美好。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陆机《拟青青河畔草》:“粲粲妖容姿。”(粲粲:鲜明的样子。)②古代泛指预示灾祸的怪异现象。《晋书·五行志上》:“八年五月,金墉城井溢。”《汉志》:“成帝时有此妖,后王莽僭(jiàn)逆;今有此妖,赵王伦篡位。”(僭逆:篡位。)③妖怪。干宝《搜神记》卷四:“此恐是妖魅凭依耳。”④指迷信荒诞和迷惑人的。也指邪说、邪术。《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兴妖作法,摄偷可意佳人。”(摄:取。可意:如意。)⑤指打扮、举止不正派。《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寿:梁冀妻孙寿。)⑥通“夭”。幼小。《史记·周本纪》:“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姬:
①帝王之女。《诗经·召南·何彼秾矣》:“王姬之车。”②女子的美称。《庄子·齐物论》:“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丽、艾:地名。封人:守卫封疆之官。子:女儿。)辛延年《羽林郎》:“胡姬年十五。”宋玉《高唐赋》:“晰兮若姣姬扬袂(mèi)障日而望所思。”(袂:袖。所思:指情人。)③帝王或诸侯的妾。《史记·孟尝君列传》:“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宠爱。解:解救。)又为侍妾的通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④汉代宫中女官名。应劭《汉官仪》卷下:“姬,内官也。”⑤歌舞妓。也指妓女。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征伶皆绝艺,选妓悉名姬。”⑥周朝的代称。萧统《文选序》:“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⑦周王室及其同姓诸侯的姓。《说文·中部》:“姬,皇帝居姬水以为姓。”和:
(一)①谐和; 协调。《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籥(yuè)舞笙鼓,乐既和奏。”(籥:古管乐器。)引申为安适、平和。《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shāo)耆(shì)食,和于身也。”(殊:很。强:勉强。耆:同“嗜”。)《吕氏春秋·达郁》:“心志欲其和也。”②谦和;平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颜色愈和。”③和睦;融洽。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④和解;讲和;和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民族的称呼。夷越:古时泛指我国南方的各民族。)《孙子·行军》:“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⑤调和;调节。《吕氏春秋· 贵公》:“阴阳之和,不长一类。”⑥温暖。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⑦连带;伴随。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⑧车铃。傅玄《良马赋》:“结以轾(zhì)轩,节以和铃。”(轾:车前低后高。轩:车前高后低。节:节奏。)《左传·桓公二年》:“锡鸾和铃。”(分别为四种铃,悬挂在车的不同部位。)⑨古代乐器名。即一种小笙。《仪礼· 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 (二)huò 搀合。沈括《梦溪笔谈·活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冒:蒙盖。)睡:
①坐着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时时睡,弗听。”②睡着;睡觉。白居易《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暗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著:到。红楼:华丽的楼房。)闻:
(一)①听见。《韩非子·十过》:“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②听说。《韩诗外传》卷七:“吾闻君子不食鲡(lǐ)鱼。”③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韩非子·五蠹》:“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④见闻;知识。《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⑤闻名。李白《赠孟浩然》:“风流天下闻。”⑥领会;掌握。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嗅。《韩非子·十过》:“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 (二)wèn 名声;声誉。《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