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花疑西子脸,涛想伍胥神。

“花疑西子脸,涛想伍胥神。”诗句出处:《姑苏怀古》;是唐朝诗人李中的作品。

阖闾兴霸日,繁盛复风流。歌舞一场梦,烟波千古愁。
樵人归野径,渔笛起扁舟。触目牵伤感,将行又驻留。
苏台踪迹在,旷望向江滨。往事谁堪问,连空草自春。
花疑西子脸,涛想伍胥神。吟尽情难尽,斜阳照路尘。

《姑苏怀古》唐朝诗人李中的作品。

【注释】: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疑:

①疑惑;猜疑;怀疑。《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说难》:“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用如意动。认为聪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又为名词。疑问。《列子·汤问》:“其妻献疑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犹豫。《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吕氏春秋·不广》:“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③畏惧。《管子·小问》:“駮食虎豹,故虎疑焉。”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④相似。《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⑤古代官职名。《礼记·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师、保、丞:官名。)⑥通“拟”。比拟。《吕氏春秋·慎势》:“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西:

①鸟类止息。《敦煌曲子词集·西江月》:“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②方位名,日落处,与“东”相对。《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③副词。向西;往西。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

脸:

①两颊。《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②眼睑。白居易《吴宫辞》:“睡脸初开似剪波。”

想:

①想象。《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而想其生也。”②思索;思考。《吕氏春秋·知度》:“去想去意,静虚以待。”③想念;惦念。杜甫《客居》:“览物想故国。”④估计;推测。⑤打算;希望。《汉书·霍光传》:“天下想闻其风采。”

伍:

①古代最小的编制单位。军中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全:不战而胜。卒:百人。破:击破。)《管子·立政》:“五家为伍。”《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②队列。《孟子·公孙丑下》:“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③军队。④同类;同伙。《史记·淮阴侯列传》:“生乃与哙等为伍。”⑤通“伍”。《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国语·齐语》:“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邻。”

胥:

①观察;察看。《诗经·大雅·公刘》:“笃公刘,于胥斯原。”②官府中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③喜乐。唐德宗《重阳中外同欢以诗言志》:“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④跟从;相随。《管子·枢言》:“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⑤副词。1. 表示方式,相当于“相互”。《尚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2.全;都。《孟子·万章上》:“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⑥语气词。《诗经·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祜:福。)⑦通“须”。等待。《管子·君臣上》:“胥令而动者也。”

神:

①天神。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②鬼神。《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见:现。)③指人死后的魂灵。《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④玄妙;神奇。《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谓之神。”⑤心神;精神。《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⑥表情;神态。《世说新语·简傲》:“(王恬)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⑦形象;肖像。蒋骥《传神秘要》:“传神最大者,令彼隔几而坐,可远三四尺许,若小照,可远五六尺,愈小愈宜远。”⑧神韵。指文艺作品在境界上所表达出的情趣韵致。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蔑:无;没有。)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