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含古色,飕飕引晨寒。”诗句出处:《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寄包秘监李吏》;是唐朝诗人李缜的作品。
符守分珪组,放情在丘峦。悠然造云族,忽尔登天坛。
求古理方赜,玩奇物不殚。晴光散崖壁,瑞气生芝兰。
中有四瀑水,奔流状千般。风云隐岩底,雨雪霏林端。
晶晶含古色,飕飕引晨寒。澄潭见猿饮,潜穴知龙盘。
坐憩苔石遍,仰窥杉桂攒。幽蹊创高躅,灵药余仙餐。
携赏喜康乐,示文惊建安。缣缃炳珠宝,中外贻同官。
末调亦何为,辄陪高唱难。惭非御徒者,还得依门栏。
《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寄包秘监李吏》唐朝诗人李缜的作品。
【注释】:
晶:
①明亮;光亮。刘禹锡《昏镜词》:“漠然丧其晶。”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万里无晶光。”吴筠《舟中夜行》:“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②清明。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人始兴郡路》:“潦(liǎo)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潦:积水。沙衍:沼泽。)③晴朗。宋之问《明河篇》:“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闽主作紫微宫,饰以水晶。”(闽主:指闽王王昶。)也简称晶。《三辅黄图·未央宫》:“(董偃)以玉晶为盘,贮水于膝前,玉晶与水相结。”(董偃:汉武帝宠臣。)含:
(一)①把东西衔在口中。《韩非子·备内》:“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②容纳;包含。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比:比方。文:文彩。)杜甫《绝句四首》:“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③隐忍;容忍。《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匿:隐藏。)④怀藏;心里藏着。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七:“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于若瀛《山茶》:“丹砂点雕蕊,经月独含苞。”《庄子·胠箧》:“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二)hàn 古代的一种葬礼,给死者口中放进珠玉米贝等物。字又作“琀”。《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事养:指奉养其君。)古:
①往昔;历时久远。与“今”相对。《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换。宫室:房舍。)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②指古代的事物;旧;原来。《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③久远;古老。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客土二字,其来甚古。”④古体诗的简称。或称古风、古诗。与近体诗相对,不受平仄、对仗等格律的限制,形式比较自由。《诗薮·古体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乐矣。”色:
①脸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②怒色。《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于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颜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⑦种类;品类。《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树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类?”⑧佛教用语。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与“空”相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陈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灭,缘业亦何名。”飕:
方言。风吹。[飕飕]也单作“飕”。1.象声词。形容风声或雨声。郑谷《鹭鸶》:“静眠寒苇雨飕飕。”2.像风一样很快吹过的声音。3. 寒冷的样子。苏轼《韦偃牧马图诗》:“风发雾鬣寒飕飕。”[飕飗(liú)]象声词。形容风声。贾岛《上谷旅夜》:“风翻落叶更飕飗。”引:
①开弓。《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②伸长;延续。《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领:脖子。)③引导;率领。《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兵欲攻燕。”又《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④避开;退却。《战国策·赵策三》:“秦军引而去。”⑤持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引卮(zhī)酒进上。”(卮:酒器。上:指皇帝。)⑥引用;援引。诸葛亮《前出师表》:“引喻失义。”王充《论衡· 问孔》:“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距:反驳。)⑦乐曲。马融《长笛赋》:“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⑧文体之一。略同“序”。王勃《滕王阁序》:“恭疏短引。”(疏:陈述。)⑨引荐;推举。《后汉书 ·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⑩量词。旧长度单位。十丈为一引。寒:
①冷。《礼记·月令》:“寒热不节,民多虐疾。”《吕氏春秋·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贫穷;贫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贵人家。)《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③害怕;畏惧。《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误入涧谷,狼奔鸱(chī)叫,竖毛寒心。”(鸱: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