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受重湖让,形难七泽吞。”诗句出处:《庐山》;是唐朝诗人李咸用的作品。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
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余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静得八公侣,雄临九子尊。对犹青熨眼,到必冷凝魂。
势受重湖让,形难七泽吞。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
莲堕宁唯华,玉焚堪小昆。倒松微发罅,飞瀑远成痕。
叠见云容衬,棱收雪气昏。裁诗曾困谢,作赋偶无孙。
流碍星光撇,惊冲雁阵翻。峰奇寒倚剑,泉曲旋如盆。
草短分雏雉,林明露掷猿。秋枫红叶散,春石谷雷奔。
月好虎溪路,烟深栗里源。醉吟长易醒,梦去亦销烦。
有觉南方重,无疑厚地掀。轻扬闻旧俗,端用镇元元。
《庐山》唐朝诗人李咸用的作品。
【注释】:
势:
①势力;权势。《韩非子·八说》:“任人者,使有势也。”辛延年《羽林郎》:“依倚将军势。”②依附权势的;势利。元稹《出门行》:“仁兄捧尸哭,势友掉头讳。”③力量;气力。《淮南子·脩务》:“(鸟兽虫等受制于人)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禀受于外,故力竭功沮。”(禀:承受,此指学习。沮:败。)④气势;力量的趋向。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兵势强盛。”⑤情势;形势;态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赞》:“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⑥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⑦方式;姿势。《淮南子·脩务》:“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阖门不出以安秦魏:夫行与止,其势相反,而皆可以存国。”(趍:同“趋”,奔向。阖:关闭。)魏学洢《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⑧男性生殖器。《晋书·刑法志》:“淫者割其势。”受:
①接受。《诗经·大雅·假乐》:“受禄于天。”②承受;经过。《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遭受;遭到。《左传·昭公十三年》:“不杀弃疾,虽得国,犹受祸。”④授予;付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适合。《吕氏春秋·圜道》:“宫商角徵羽,各处其处,音皆调匀,不可以相违,此所以无不受也。”⑥容纳;包容。《周易·咸卦》:“君子以虚受人。”重:
(一)①厚。《周易·系辞上》:“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②重量。《汉书·食货志下》:“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径:直径。铢:二十四铢为一两。)③分量大;程度深。与“轻”相对。《战国策·齐策四》:“千金,重币也。”④重要;贵重。《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⑤重视;敬重。《韩诗外传》卷一:“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禄:做官的俸禄。)贾谊《过秦论上》:“尊贤重士。”⑥加上;加重。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⑧慎重。《六韬·论将》:“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二)chóng ①重叠;重复。程垓《摸鱼儿》:“重门深锁,犹有夜深月。”②量词。层。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副词。1. 重新;再次。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2. 加上,表示更进一层。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纷:多的样子。脩能:修饰的美态。脩,同修。)让:
①责备;责怪。《墨子·鲁问》:“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子墨子。”②谦让;辞让;礼让。《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辞让者三。”③不参与争夺;退让;避让。《礼记·礼运》:“刑仁讲让。”④推辞;拒绝。《盐铁论· 刺议》:“山陵不让椒跬(kuǐ),以成其崇。”(椒:山顶。跬:半步。)⑤让给别人。《左传·隐公十一年》:“齐侯以许让公。”形:
①[名]形体。《楚辞·渔父》:“颜色憔悴,~容枯槁。”②[名]容貌。王充《论衡·齐世》:“~面丑恶。”③[名]形状。《后汉书·张衡传》:“~似酒尊。”④[名]地形。《孙子兵法·地形》:“险~者,我先居之。”⑤[名]形势。《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成矣。”⑥[动]表现,显露。萧统《文选序》:“情动于中而~ 于言。”⑦[动]对比。《老子》:“长短相~。”⑧[名]通“型”。铸造器物的模子。《左传·昭公十二年》:“随器而制~。”难:
(一)nán 困难;艰难。与“易”相对。《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nàn ①灾难;祸患。《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厉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难,反抗或叛乱。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天子的宗庙。隳 :毁坏。)苏轼《晁错论》:“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史记·张仪列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③责备;责难。《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难焉?”又诘问;反驳。《论衡·问孔》:“造难孔子,何伤于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小人。)又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三)nuó ①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阿:通“婀”,柔美的样子。)②驱逐疫鬼。后来写作“傩”。《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七:
①数目字。六加一的和。②文体名,赋的一种。如汉·枚乘《七发》、汉·张衡《七辩》、三国·魏·曹植《七启》。③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从“头七”至“七七”,叫“做七”。《北史·胡国珍传》:“又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④姓。【七夕】夏历七月初七晚,古神话牛郎织女此时相会于天河。唐·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七尺】古制七尺相当于成人身高,因作成人身躯的代称。南朝·梁·沈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七庙】古代帝皇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作封建王朝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窍】七孔,指耳、目、鼻、口。《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七情】①儒家指喜、怒、哀、惧、爱、恶、欲。②佛家指喜、怒、忧、惧、爱、憎、欲。③中医学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泽:
①光泽;润泽。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杂糅:混杂糅合。)②湿润。《齐民要术·栽树》:“时时灌溉,常令润泽。”③雨露。王安石《上杜学士开河书》:“幸而雨泽时至。”(时至:按时到来。)④水汇聚处;沼泽。《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⑤恩惠;恩泽。《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⑥遗风;影响。《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斩:断绝。)吞:
①整个咽下。《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厥:其。)②隐忍。《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迩,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彰遐迩:远近都知道。)③消灭;侵占。贾谊《过秦论上》:“吞二周而亡诸侯。”④容纳;包容。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云梦:古薮泽名。)薛能《黄河》:“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柔胜:以柔获胜。指虽然曲折,终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