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诗句出处:《湘中别成威闍黎》;是唐朝诗人李群玉的作品。

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游心杳何境,宴坐入冥默。
解空与密行,名腊信崇德。吐论驾秋涛,龙宫发胸臆。
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宁假喻芭蕉,真成嗅薝卜。
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清梵罢法筵,天香满衣襋。
何方济了岸,祗仗慈航力。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湘中别成威闍黎》唐朝诗人李群玉的作品。

【注释】:

持:

①一只手从下托物。《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②握;执。《战国策·赵策四》:“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③掌握;掌管。戴复古《春日怀家》:“客游儿废学,身拙妇持家。”④执行。《明史·孝宗纪》:“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⑤保持;维持。《诗经·大雅·凫鹥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⑥支持;支撑。《淮南子·主术》:“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⑦扶持;扶助。张衡《东京赋》:“西朝颠覆而莫持。”⑧挟制;控制。《史记·宁成传》:“持吏长短。”(短:指短处。)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己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子厚:柳宗元字。台省:指尚书省、御史台。)⑨对抗;对峙。《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与袁绍持于官渡。”

杯:

①一种盛酒、水、羹等物的器具。《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坳:洼下处。芥:小草。)杜甫《九日五首》之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岂登江上台。”②量词。用于杯子。李白《将进酒》:“会须一饮三百杯。”③借指舟船。李白《赠僧崖公》:“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灜。”

挹:

①舀;汲取。《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经·大雅·泂酌》:“挹彼注兹。”②牵;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浮丘、洪崖:都是传说的仙人名。)③提携;推重。《新唐书·李频传》:“合大加奖挹,以女妻之。”④通“抑”。抑制;谦退。《汉书·杜邺传》:“钦欲挹损凤权。”《北史·郭祚传》:“常虑危亡,苦自陈挹,辞色恳然发于诚。”⑤通“揖(yī)”。作揖。《荀子·议兵》:“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拱:拱手。指麾:指挥。)

溟:

①细雨迷蒙。常叠用。张泌《春江雨》:“雨溟溟,风零零,老松瘦竹临烟汀。”(汀:水边平滩。)②海。元稹《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世说新语·言语》:“山崩溟海竭。”③幽深。《柏子潭》:“绝壑溟沉古隧长。”[溟濛]1.小雨的样子。张昱《船过临平湖》:“只因一霎溟闬雨,不得分明看好山。”2.迷茫不清;昏暗。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闬之下,凝神静观其脸,横云斜月,殊胜端丽。”

涨:

(一)①水面高起来。岑参《江上阻风雨》:“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②增长;提高。丘迟《旦发鱼浦潭》:“森森荒树齐,淅淅寒沙涨。” (二)zhàng ①弥漫。《南史 ·陈武帝纪》:“纵火烧栅,烟尘涨天。”②膨胀;发大。韩愈等《石鼎联句》:“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

至:

①到;到达。《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日至渭阳。”(舅氏:舅父,母亲的兄弟。)《左传·文公二年》:“秦师又至。”(师:军队。)②及;达到。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达到极点。《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庄子·逍遥游》:“此亦飞之至也。”④周备;周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叱咄:呼喝;大声斥责。)⑤节气名。夏至、冬至的统称。《左传·僖公五年》:“凡分分、至、启、闭,必书云物。”⑥副词。最;极。《荀子·正论》:“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⑦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相当于“至于”。《墨子·非攻》:“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⑧通“志”。意志;志向。邹阳《上书吴王》:“故愿大王无忽,察听其至。”《汉书·邹阳传》“至”作“志”。

至理:

①最根本的道理。《抱朴子·明本》:“其评论也,实原本于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②最完善的政治。《旧唐书·代宗纪》:“~~之代,先德后刑。”

理:

①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②治理;整治。《汉书·食货志》:“理民之道,地著为本。”③整理;修整。古乐府《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归子慕《壬寅正月西村筑室成》:“农人理耰(yōu)锄,念此岁供早。”(耰:弄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④练习;温习。王维《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⑤纹理;条理。刘禹锡《砥石赋》:“圭形石质,苍色腻理。”⑥规律;道理。《荀子· 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⑦古代的法官。《礼记·月令》:“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左传·昭公十四年》:“叔鱼摄理。”⑧申辩,辩白。《抱朴子·讥惑》:“虽见耻笑,余亦不理也。”⑨顺。贾谊《新书·胎教》:“正其本而万物理。”⑩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安:

①安宁;安稳;安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汉书·薛广德传》:“乘船危,就桥安。”(就桥:从桥上走。)②使安宁。《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③安乐;安逸。《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安心。陈寿《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郊境之内,民不安业。”⑤安放;设置。陆游《东阳道中》诗:“先安笔砚对溪山。”⑥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汉书·黥布传》:“女安从知之?”(女:你。)⑦副词。表示反问。韩愈《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可:

(一)①同意。《左传·隐公三年》:“公曰:不可。”②正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使:如果。)③值得。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能够;可以。《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⑤着实。《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yān)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杀。此指戮尸。)⑥适合;适宜。张翰《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乎。”李渔《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种植部》:“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⑦痊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浑:简直。)⑧当着,对着。周邦彦《南柯子》:“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按:击,奏。一方:一块。)⑨副词。1.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2.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3. 表示反诘,相当于“岂”“哪”。《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奈何!”方干《山中言志》:“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潜夫:隐居的人。) (二)kè [可汗(hán)]亦作“可罕”。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军中文告。)

测:

①度量水的深浅。《淮南子·说林》:“以篙测江。”②泛指测量、量度。晁补之《再上苏公书》:“夫九九之术,非可推天而测地。”③猜测;推想。《国语·晋语一》:“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