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终为美,提携伫见传。”诗句出处:《玉壶冰》;是唐朝诗人李程的作品。
琢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虚心含众象,应物受寒泉。
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日融光乍散,雪照色逾鲜。
至鉴功宁宰,无私照岂偏。明将水镜对,白与粉闱连。
拂拭终为美,提携伫见传。勿令毫发累,遗恨鲍公篇。
《玉壶冰》唐朝诗人李程的作品。
【注释】:
拂:
(一)①擦拭;除去灰尘。《楚辞·卜居》:“詹尹乃端策拂龟。”(詹尹:郑詹尹,太卜名。策:蓍草,占卜用。龟:龟壳,占卜用。)②轻轻擦过;掠过。张衡《思玄赋》:“寒风凄而永至兮,拂穹岫之骚骚。”③抖动;挥动。《逸周书·时训》:“鸣鸠拂其羽。”④违背;违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⑤击。刘向《说苑·杂言》:“干将莫邪,拂钟不铮。”⑥弹奏。李端《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二)bì 通“弼”。辅助。《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拂拭:
①除去尘垢。《新序·杂事》:“[无盐女]于是乃~~短褐,自诣宣王愿一见。”②喻器重,提拔。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朝君王垂~~,剖心输丹雪胸臆。”拭:
揩;擦拭。《仪礼·聘礼》:“贾人北面坐,拭圭。”终:
①终了;结束。《诗经·大雅·荡》:“靡(mí)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靡:无。鲜:少。克:能。)《孙子兵法·势篇》:“终而复始,日月是也。”②生命完结;死。《史记·刺客列传》:“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政:人名。)③自始至终。《战国策·魏策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④副词。终归;终于。《战国策·齐策二》:“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⑤尽;全。《老子》:“骤雨不终日。”[终……且……]既……又……。《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暴:急雨。)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美:
①味美。《孟子·尽心下》:“脍炙与羊枣孰美。”(脍:剁细了的肉。炙:烧烤的肉。羊枣:一种小柿子。孰:哪个。)《吕氏春秋·本味》:“果之美者,沙棠之实。”②美丽;漂亮。《诗经·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③美善;美好。《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美俗。”④称赞;赞扬。《谷梁传·僖公元年》:“美齐侯之功也。”提:
(一)①垂身拿着;拎着。《国语·吴语》:“建旌提鼓,挟经秉枹(fú)。”(挟:用胁夹。经:兵书。枹:鼓槌。)②举起;引向上。《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③舀液体的长柄量器。《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酒保见说,便将酒缸、酒提、匙箸、盏楪放在面前。”(楪:同“碟”。盛食物的小盘。)④统率;统领。司马迁《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⑤提出;举出。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⑥提拔;晋升。陈善《扪虱新语·欧公收东坡·东坡收秦黄》:“少游不遇东坡,当能自立,必不在人下也。然提奖大成就,坡力为多。”⑦携带。《墨子·兼爱下》:“提挈妻子而寄托之。”⑧鼓名。《周礼·夏官·大司马》:“师师执提。” (二)dǐ 投掷;掷击。《战国策·燕策三》:“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携:
①牵扶。《礼记·曲礼》:“长者与之~~,则两手奉长者之手。”②提拔,扶植。《三国志·魏·牵招传》:“嘉与晋司徒李胤同母,早卒”裴注:[牵秀]于太康中为卫瓘崔洪石崇等所~~,以新安令博士为司空从事中郎。”携:
①提。《诗经·大雅·板》:“如璋如圭,如取如携。”(璋、圭:古玉制礼器,喻相投合。取、携:取物提物,喻相随从。)②携带;带领。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诗:“空携诗卷赴甘棠。”③牵着;拉着。《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瑜携干手,同步出帐来。”④分离;离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携手]1. 手拉手。《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好:喜爱。)2. 喻齐心协力。《孙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携贰]叛离。《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矫诬:以诈用法,滥诛无罪。)伫:
①长久地站立。班固《幽通赋》:“伫盘桓而且俟。”(盘桓:徘徊。俟:等待。)屈原《离骚》:“延伫乎吾将反。”②积贮。孙绰《游天台山赋》:“惠风伫芳于阳林。”(惠风:和风。阳林:山南的树林。)③期盼;等待。杜甫《北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见:
(一)①看;看到。《诗经·小雅·何人斯》:“我闻其声,不见其身。”《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有无,可乎?”②拜见;谒见。《墨子·公输》:“子墨子见王。”③会见。《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④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见。”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楚辞·渔父》:“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放逐。)⑥放在动词前,有称代自我作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也。”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二)xiàn ①显露;出现。《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介绍;引见。《墨子·公输》:“胡不见我于王?”(胡:为何。)③现成的。《史记·项羽本纪》:“军无见粮。”传:
(一)①传递。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传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③流传;传播。桓宽《盐铁论·非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十:“新诗才上卷,已得满城传。”(卷:指书写用的纸、帛。)④表达。江总《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诗》:“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丝:指琴。)⑤临摹。杜荀鹤《八骏图》:“丹雘(huò)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丹雘:红色颜料。真:原貌。)[传道]1.转述;传说。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2.传授儒家圣贤之道。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后也指宗教宣传教义。[传灯]1.佛家指宣传佛法。佛法犹如明灯,可以消除迷惑,故称。崔颢《赠怀一上人》:“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2.指佛像前或人将死时置于脚后的长明灯。杜甫《望牛头寺》:“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传衣]传授师法;继承师业。李商隐《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二)zhuàn ①驿站的房舍,供过往旅客及车马中途休息的地方。《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又泛指客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舍相如广成传。”(舍:使居住。广成:传舍名。)②驿站所备的车马。《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③出入关卡的凭证。《汉书·宣帝纪》:“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毋:勿。)又泛指官府的凭证。《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投:弃掷。)④解说经义的文字。⑤传记。如《二十五史》均有人物列传。刘知几《史通·列传》:“传之为体,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时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