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诗句出处:《送崔氏昆季之金陵》;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注释】:

峡:

①两山之间。《淮南子·原道》:“而仿佯乎山峡之旁。”②两山之间流水的地方。《水经注·江水》:“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海峡]两块陆地夹着的海。

石:

(一)①石头;石块。《列子·汤问》:“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陆机《文赋》:“被金石以广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韩非子·说疑》:“不听钟石之声。”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韩非子·喻老》:“(病)在肌肤,针石所及也。” (二)dàn (旧读shí) ①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墨子·鲁问》:“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韩愈《杂说》四:“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入:

①进入;由外面到里面。《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②泛指进入某种境界。李白《王右军》:“笔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为官。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传·宣公元年》:“骤谏而不入。”(骤:屡次。)《新五代史·楚世家》:“岁入万计。”⑤上交;交纳。《墨子·贵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⑥参加;加入。《战国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⑦合于;相合;符合。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时:时髦。)⑧入声。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水花:

①指荷花。朱熹《圭父为彦集置酒白莲沼上》:“共怜的~~净,并倚离披风盖凉。”②水流冲击而起的泡沫。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峡石入~~,碧流日更长。”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碧:

①青绿色的玉石。《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②青绿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流:

①水流动。《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声。)②泛指液体流动。《战国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伏尸二人:指杀死国王和自己。缟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干。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④运动不停;移动不定。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⑤漂泊;流亡。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闾里获安,流庸尽复。”(庸:受雇用的人。)《列女传》:“今水旱连年,民流满道。”⑥流放;放逐。旧时遣往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赃,虽未加诛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贷也。”《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⑦流传;散播。《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⑧变化,演变(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转变);放纵。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阴子坚涉于浅易,何仲言流于琐碎。”(阴子坚:阴铿。何仲言:何逊。)⑨流派;派别;品类。刘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齐民要术·序》:“花草之流,可以悦目。”[流连]1.耽于游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荒亡:沉迷于田猎酒色,纵欲无度。)2. 依恋不舍。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游九京者,亦流连于随会。”(九京:即九原,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随会:晋大夫。)3. 滞留。《三国志·魏书·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4. 流徙离散。《汉书·师丹传》:“百姓流连,无所归心。”5. 哭泣流泪的样子。《后汉书·翟酺传》:“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

更:

(一)①改变;更换。《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②替换。《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圭:玉器名。皮币:毛皮和缯帛。)引申为交替。《汉书·万石君传》:“九卿更进用事。”③经历;经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④抵偿;抵押。《史记·平准书》:“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悉:竭尽。)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一更约二小时。岳飞《小重山》:“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二)gèng 副词。①相当于“再”、“又”。《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直:同“值”。)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②相当于“愈”。更加。《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