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

“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诗句出处:《声声慢》;是宋朝诗人李演的作品。

轻鞯绣谷。柔屐烟堤,六年遗赏新续。小舫重来,惟有寒沙鸥熟。徘徊旧情易冷,但溶溶、翠波如縠。愁望远,甚云销月老,暮山自绿。嚬笑人生悲乐,且听我尊前,渔歌樵曲。旧阁尘封,长得树阴如屋。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翠袖薄,晚无言、空倚修竹。

《声声慢》宋朝诗人李演的作品。

【注释】:

凄:

①寒冷。《庄子·大宗师》:“凄然似秋,暖然似春。”②凄凉。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引:连续延长。)

凄凉:

①寂寞,冷落。杜甫《遣兴》:“山阴一茅宇,江海日~~。”②悲伤,忧愁。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怀归路绵邈,览古情~~。”

凉:

(一)①淡酒。《周礼·天官·浆》:“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yǐ)。”(浆:淡酒。醴:甜酒。医:酿粥而成的酒。酏:酿酒用的稀粥。)②薄;少。唐明皇《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③稍冷;微寒。《吕氏春秋·仲秋》:“凉风生,候雁来。”④忧愁;失望。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运:气数。)⑤人烟稀少;凄凉。《金史·移刺道传》:“咸平卿故乡,地凉事少,老者所宜。”孔稚珪《北山移文》:“石径荒凉徒延伫。” (二)liàng ①辅助。《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尚父:武王对姜尚的尊称。鹰扬:鹰的奋扬,喻威武。)②把东西放在通风处,使干燥。今作“晾”。《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别而异处,以卫尉幕士暴凉之。”(暴:晒。)③[凉阴(ān)]古代国君居丧。《公羊传·文公九年》:“高宗凉阴,三年不言。”

五:

①基数,五。《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②表序数第五。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队伍行列。后来写作“伍”。《吕氏春秋·必己》:“孟贲过于河,先其五。”④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

归:

(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

路:

①道路;路途。《楚辞·九歌·国觞》:“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②路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③途径;方向。《尚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称引说话。)④仕途,执政。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当路公卿谁见待? 故乡亲友自疑非。”(待:宽容。疑非:怀疑有错误。)⑤法度;规则。李华《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区。田艺衡《留青日记·赌博》:“苏常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苏常:苏州、常州。避禁:避开禁令。)⑦车。《左传·昭公四年》:“王思旧勋而赐之路。”⑧大。《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

载:

(一)①乘坐。《史记·河渠书》:“陆行载车,水行载舟。”②装载。《史记·酷吏列传》:“载以牛车。”③交通工具。《尚书·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四载:四种交通工具。刊:砍。)④开始。陶潜《停云》:“东园之树,枝条载荣。”(荣:茂盛。)⑤充满。《诗经·大雅·生民》:“厥声载路。”⑥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诗经 · 齐风·载驱》:“载驱薄薄。”(薄薄:马蹄声。)⑦副词。又;且。《诗经 · 鄘风·载驰》:“载驰载驱。”⑧做;施行。《左传·襄公三十年》:“淑慎尔止,无载尔伪。”⑨通“再”。二;第二。《吕氏春秋·顺民》:“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二)zǎi ①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旅食:寄食。)②记录。《左传·昭公十五年》:“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

寒:

①冷。《礼记·月令》:“寒热不节,民多虐疾。”《吕氏春秋·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贫穷;贫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贵人家。)《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③害怕;畏惧。《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误入涧谷,狼奔鸱(chī)叫,竖毛寒心。”(鸱:猫头鹰。)

秀:

①谷物吐穗开花。白居易《杜陵叟》诗:“麦苗不秀多黄死。”②泛指植物开花。《诗经· 豳风· 七月》:“四月秀葽。”③草木茂盛。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④高出;超出。李白《庐山谣》:“庐山秀出南斗傍。”⑤出众,优秀。《宋书·谢庄传》:“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卿:对对方的爱称。)⑥美好;秀丽。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枝:

①枝条。《庄子·山木》:“见大木枝叶盛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②歧出的,分支。《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骈拇:拇指与第二指连生。)《吕氏春秋·慎行》:“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③肢体;四肢。《吕氏春秋 · 圜道》:“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④支撑;支持。《左传 ·桓公五年》:“蔡、卫不枝,固将先奔。”⑤抵御;抗拒。《新序·善谋上》:“足以枝于秦。”⑥量词。[枝梧]1.抗拒。《史记·项羽本纪》:“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2.支撑。《水经注·漯水》:“以木为圆基,令互相枝梧。”费昶《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鬓摇九枝花。”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

疏:

①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②清除。仲长统《昌言》:“疏濯胸臆,澡雪腹心。”③分给;分散。《淮南子·道应》:“襄子疏队而击之。”④分赐;给予。《盐铁论·毁学》:“疏爵分禄以褒贤。”⑤稀,与“密”相对。《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⑥疏远。《汉书·元帝纪》:“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⑦远亲。亦泛指关系疏远的人。《管子·形势》:“子妇不失其常,则长幼理而亲疏和。”⑧粗略;疏忽;不周密;不细密。《汉书·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⑨粗糙。《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齐(zī)疏之服。”(齐:缝边。)⑩指粗食。《诗经·大雅·召旻》:“彼疏,斯粺。”(11)分条陈述。《汉书·苏武传》:“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光:人名。)(12)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汉书·董仲舒传》:“数上疏谏争。”(13)注释的一种,对古书的前人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隋书·经籍志》:“《庄子义疏》八卷。”

玉:

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尚书·胤(yìn)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胤:古国名。炎:焚烧。)《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加:增加。指虚报。)③精美珍贵的。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④洁白美好的。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羽:羽翼。)⑤相助;培养。《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用:以。谏:规劝。)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