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期颐三万,祖风应管依旧。

“期颐三万,祖风应管依旧。”诗句出处:《酹江月/念奴娇》;是宋朝诗人李刘的作品。

汉庭用老,想君王也忆、潜郎白首。底事煌煌金玉节,奔走天涯许久。江右风流,湖南清绝,更借诗翁手。明年七十,人间此事希有。固是守得堂间,鲂斋亭下,要称归来柳。上恐夜深□贾傅,便有锋车迎候。寿岳峰前,寿星池畔,且寿长沙酒。期颐三万,祖风应管依旧。

《酹江月/念奴娇》宋朝诗人李刘的作品。

【注释】:

期:

(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

颐:

①面颊;腮。杜甫《夔府书怀》诗:“涕洒乱交颐。”(涕:泪。)②保养。《后汉书·王充传》:“颐神自守。”③叹词。表慨叹。《史记·陈涉世家》:“客曰:‘夥颐! 涉之为王沈沈者!’”(夥:多。沈沈chénchén:形容宫殿宏伟和物品繁多的样子。)

三:

①基数词。《周易·解》:“田获三狐。”(田:打猎。)②序数第三。《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表示多数或多次。《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万:

[万俟(qí)]复姓。

祖:

①祖庙。《尚书·舜典》:“受终于文祖。”《周礼·春官·大祝》:“大师,宜于社,造于祖。”(大师:指大的军事行动。造:到。)②祖先;祖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籍:籍谈。春秋晋人。数典:列举国家的礼制掌故。)③开国君主。《宋书·谢灵运传》:“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二祖:指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陈王:陈思王曹植。藻:词藻。)④效法;模仿。司马迁《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⑤开始。《庄子·山木》:“浮游乎万物之祖。”⑥学派、技艺或宗教的创始人;佛祖;鼻祖。《宣和书谱》卷十余:“羲、献以字画之妙出东晋,旷然为千古翰墨之祖。”(羲、献:指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⑦熟习。《国语·鲁语下》:“祖识地德,日中考政。”⑧路神。《宋书·律历志中》:“崔寔《四民月令》曰:祖者,道神。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⑨出行时祭祀路神。《晋书·谢安传》:“帝出祖于西池。”⑩饯别;送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11)祭送死者。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乃以园果时醪(láo),祖其将行。”(醪:酒。)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

管:

①一种像笛的管乐器。《孟子· 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②泛指管乐器。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竹管;管状物。曹操《论吏士行能令》:“一似管窥虎欤!”④旧指毛笔。《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变,贻我彤管。”⑤钥匙。《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⑥掌管;主管。张居正《答贵州抚院阮沙城》:“尽赦前罪,照旧管事。”⑦统辖。元好问《榆社硖口村早发》:“几时不属鸡声管,睡彻东窗日影偏。”⑧过问;顾及。李元膺《洞仙歌》:“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⑨准保;包管。黄庭坚《卜算子》:“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

依:

①靠着;挨近。《孙子兵法·行军》:“依水草而背众树。”罗邺《鹦鹉咏》:“玉槛(jiàn)瑶轩任所依。”(槛:栏杆。轩:窗。)②依靠;依托。《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焉:助词。是。)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③依照。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彭咸:人名。则:准则。)④依恋。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⑤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依依]1.轻柔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 留恋;思恋的样子。《楚辞·九思·伤时》:“志恋恋兮依依。”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劳劳:忧伤。)[依稀]仿佛;不清晰。刘禹锡《荆州道怀古》:“南国山川旧帝畿(jī),宋台梁馆尚依稀。”(帝畿:京都。)赵嘏《江楼旧感》诗:“风景依稀似去年。”

依旧:

照旧。《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时年幼,~~居内。”也作“伊旧”。《平山冷燕》回九:“三章有约联成咏,~~诗人独自题。”

旧:

①陈旧的;过时的。《论语·公冶长》:“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君。”王安石《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鄘:同“墉”。城垣。桑林:城门名。)刘兼《重阳感怀》之二:“张仪旧壁苍苔厚,诸葛荒祠古木寒。”②故交;旧相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③从前的;原来的。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