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妆难劝,且须欢伯。”诗句出处:《忆秦娥》;是宋朝诗人李处全的作品。
春山寂。佳人凝笑山南陌。山南陌。东风寒浅,绛罗衫窄。阑干倚处云如幂。晚来雨过胭脂滴。胭脂滴。啼妆难劝,且须欢伯。
《忆秦娥》宋朝诗人李处全的作品。
【注释】:
啼:
①啼哭。《庄子·骈拇》:“枝于手者,龁(hé)之则啼。”(龁:咬。)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存者背面啼,无衣可迎宾。”②叫;鸣。曹操《苦寒行》:“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妆:
①打扮;装饰。秦韬玉《贫女》诗:“共怜时世俭梳妆。”②打扮的样式。白居易《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③妇女用的脂粉及饰物。《木兰辞》:“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难:
(一)nán 困难;艰难。与“易”相对。《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nàn ①灾难;祸患。《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厉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难,反抗或叛乱。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天子的宗庙。隳 :毁坏。)苏轼《晁错论》:“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史记·张仪列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③责备;责难。《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难焉?”又诘问;反驳。《论衡·问孔》:“造难孔子,何伤于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小人。)又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三)nuó ①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阿:通“婀”,柔美的样子。)②驱逐疫鬼。后来写作“傩”。《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劝:
①勉励;鼓励;奖励。《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晁错《论贵粟疏》:“三曰劝农耕。”②受鼓励。《韩非子·显学》:“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③进言鼓励;劝说;劝阻。《吕氏春秋·慎行》:“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④努力。《盐铁论·未通》:“故牧民之道,除其所疾,适其所安,安而不扰,使而不劳,是以百姓劝业而乐公赋。”(牧:统治。公赋:国家的赋税。)且:
(一)①副词。1. 姑且;暂且。《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 我将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将要;将近。《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连词。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并且”。《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既……且……]相当于“又……又……”。《孙子兵法·谋攻》:“三军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当于“一边……一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且怒且喜。”4.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尚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孟子·梁惠王上》:“兽相食,且人恶(wù)之。”(恶:憎恶。)(二)jū 语气词。《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匪我思且。”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欢:
①喜悦;高兴。《左传·昭公四年》:“从宋之盟,承君之欢。”《左传·襄公八年》:“欢以承命,何时之有?”②交好;友好。《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阳生素与乞欢。”③古时相爱男女的互称。古乐府《石城乐》:“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④恩爱;情谊。《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伯:
①古代指一方之长。《尚书·盘庚下》:“邦伯师长。”(师:众。)②泛指首领。《周礼·大宗伯》:“九命作伯。”(九命:官爵的最高一级。)③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④排行第一的。《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⑤称父之兄。杜甫《醉歌行》:“汝伯何由发如漆?”⑥对父辈亲友或长者的尊称。《诗经·小雅·正月》:“将伯助予。”⑦称丈夫之兄(今读bǎi)。《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伯三个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⑧通“霸(bà)”。春秋时代诸侯的盟主,即首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为伯。”又称霸。《韩非子·难四》:“桓公,五伯之上也。”⑨通“佰(bǎi)”。一百。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⑩通“陌(mò)”。田间小路。《汉书·食货志上》:“坏井田,开仟伯。”(井田:井字形方块田。仟:通“阡”。)[伯仲]1. 指排行的次序。兄弟之间。《礼记·檀弓上》:“五十以伯仲。”(五十岁就按排行的次序称呼。)2. 比喻二者不相上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