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诗句出处:《赏牡丹》;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第三百卷
《赏牡丹》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
【注释】:
教:
(一)①教育;管教。《荀子·劝学》:“生而同时,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左传·隐公元年》:“称郑伯,讥失教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②指宗教。《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佛老异方教耳。”张居正《答王鉴川论东运之衰》:“大雄之教慈悲广大,岂不知哉?”(大雄:释迦牟尼的尊称。)③指古代诸侯王公的文告。《梁书·刘杳传》:“在县清洁,人有馈遗(wèi),一无所受,湘东王发教褒称之。” (二)jiāo ①传授知识技能。《孔雀东南飞》:“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周礼·地官·党正》:“教其礼事,掌其戒禁。”②使;令。杨基《闻邻船吹笛》:“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个:
①量词。也作“箇”、“個”。《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②厢房;古代贵族所住正室两旁的房舍。《礼记·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明堂:正殿。)数:
(一)①计算。《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栉:梳。)②比较起来最突出。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③责备;列举(罪行)。《左传·昭公二年》:“使吏数之。”④称说;诉说。《后汉书·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馀子:其余的人。)施鉴《天仙子·秋闺》:“无人处,深深语,天涯往事难重数。” (二)shù ①数目。《庄子·秋水》:“号物之数谓之万。”②数词。几;几个。陈恭尹《秋日西郊宴集》:“欲洒新亭数行泪,南朝风景已全非。”(新亭:亭名。)③算术。《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④天命;气数。《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⑤规律;法则。《礼记·月令》:“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⑥技艺;方术。《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三)shuò ①多次;频繁。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②副词。屡次。《孙子·行军》:“屡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四)cù 细;密。《孟子·梁惠王上》:“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罟:网。洿池:池塘。)留:
(一)①停留;停止。《史记·魏公子列传》:“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②留下。《史记·高祖本纪》:“吕公因目固留高祖。”③扣留。《史记·李斯列传》:“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玺书:封口处盖有玉玺的诏书。)④保存;存留。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⑤拖延。《战国策·宋卫策》:“臣请受边城,徐其攻而留其日。”⑥古地名。1.春秋郑邑。故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城。2. 春秋宋邑。故地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二)liù等待;伺候。《庄子·山木》:“执弹而留之。”客:
①宾客;外来人。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诗经·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yì)。”(夷怿:喜悦。)②门客;食客。《史记·孟尝君列传》:“冯驩闻孟尝君好客。”《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③旅客。李商隐《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④客商。卢纶《晚次鄂州》:“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⑤旅居;寄居。杜甫《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⑥为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的人。《后汉书·马援传》:“吴王好剑客。”《周易·系辞下》:“重门击柝(tuò),以御暴客。”(柝:打更用的梆子。)赏:
①奖励;赏赐;奖赏。与“罚”相对。《墨子·尚同下》:“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②赏赐或奖赏的东西。《宋史·张浚传》:“闻贼以重赏购吾首。”③赠送;赠予。《淮南子·说林》:“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章甫:帽子。)④褒扬;赞赏。《国语·晋语九》:“夫事君者谏过而赏善。”⑤欣赏;玩赏;游赏。陶潜《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斯:
①劈;分开。《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棘:酸枣树。)②指示代词。《楚辞·渔父》:“何故至于斯。”《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③副词。表示承接上文,相当于“乃”、“就”。柳宗元《非国语下》:“受赏者耻,则立功者怠,国斯弱矣。”④助词。相当于“之”、“的”。《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诗经·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将:大。)⑥尽;全都。《吕氏春秋·报更》:“斯食之,吾更与女。”[斯须]片刻,一会儿。《礼记·祭义》:“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