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清宫丽羽,漫有苔笺题满。

“清宫丽羽,漫有苔笺题满。”诗句出处:《琐窗寒》;是宋朝诗人黄廷璹的作品。

驻马林塘,还寻旧迹,雨收秋晚。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偷展。记相逢、画堂宴开,乱花影入帘初卷。正小池涨绿,丝纶曾试,事随鸿远。凄断。情何限。料素扇尘深,怨娥碧浅。清宫丽羽,漫有苔笺题满。问低墙、双柳尚存,几时艳烛亲共剪。但凝眸,数点遥峰,春色青如染。

《琐窗寒》宋朝诗人黄廷璹的作品。

【注释】: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宫:

①房屋;住宅。《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②帝王的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③宗庙;神庙。《洛阳伽蓝记·永宁寺》:“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也。”④古代五刑之一。残害男子生殖器,破坏妇女生殖机能的刑罚。《汉书·景帝纪》:“除宫刑,出美人。”⑤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音阶的第一音。相当于简谱的“1”。《宋书· 律历志上》:“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

丽:

(一)①成双的;成对的。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丽辞之体,凡有四对。”《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yǔ),八丽一师。”(圉:养马的人。师:指掌管马匹的人。)②附着;依附。《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③华丽美好。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清词丽句必为邻。”(为邻:指借鉴。)④美丽;漂亮。曹植《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岩:山崖。)⑤特指美貌女子。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杜甫《丽人行》:“长安水边多丽人。” (二)lí [丽水]县名。在今浙江省。

羽:

①鸟类翅膀上的长羽毛。《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②鸟类的毛。韩愈《原道》:“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毛:兽毛。介:甲壳。)③鸟类及飞虫类的翅膀。曹植《斗鸡篇》:“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又《诗经·曹风·蜉蝣》:“蜉蝣(fú yóu)之羽。”(蜉蝣:虫名。)④代指鸟类。张充《与王俭书》:“奇禽异羽。”⑤古代箭杆上的羽毛。左思《吴都赋》:“应弦饮羽。”(饮羽:中箭。)⑥古代用羽毛做成的舞具。《尚书 · 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干:盾牌。)⑦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五音。

漫:

①水涨;往外溢。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王安石《饭祈泽寺》:“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②遍;周遍。陆游《自嘲》:“荒园无佳花,牵牛漫疏篱。”③散漫;无拘束。元结《游潓泉》:“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④模糊。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⑤污损;玷污。《吕氏春秋·离俗》:“不漫于利,不牵于埶(shì)。”(埶:同“势”,权势。)⑥副词。1.表示随意。相当于“随便”、“匆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再;还。)2.表示徒然。相当于“白”、“白白地”。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3.莫;不要。张渭《赠赵使君美人》:“漫学他家作使君。”⑦欺骗;蒙骗。苏轼《游灵隐寺戏赠李居士》:“若教从此成千里,巧历如今也被漫。”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笺:

①[名]古代一种文体。下属给上级的书信。《晋书·谢安传》:“安投~求归。”②[动]注释(古书)。《后汉书·卫宏传》:“(郑)玄作《毛诗~》。”③[名]精美的纸张。用以题诗或写书信。杜甫《秋日夔府咏怀》:“远游临绝境,佳句染华~。”

题:

①额头。宋玉《招魂》:“雕题黑齿。”②物体的前端。左思《蜀都赋》:“金铺交映,玉题相晖。”(金铺:门上兽形环钮。玉题:椽头的玉饰。)③书写;题写。《世说新语·简傲》:“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④命名;题名。《韩非子·和氏》:“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⑤品评。《后汉书·许劭传》:“每月辄更其品题。”⑥题目。《世说新语·文学》:“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⑦通“睇”。看;视。《诗经 · 小雅·小宛》:“题彼脊令,载飞载鸣。”[题目]1.命题;题目。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天老:指三公。)2.书籍的标目。《南史·王僧虔传》:“取《三国志》聚置床头百日许……汝曾未窥其题目。”3.名称。《北史·念贤传》:“时行殿初成,未有题目,帝诏近侍各名之。”4.借口;名义。白居易《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5.品评。《世说新语·政事》:“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