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一曲黛眉低。”诗句出处:《定风波》;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
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情似长溪长不断。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
《定风波》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
【注释】:
笙:
①一种管乐器,由若干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qìng)同音。”(鼓:弹奏。磬:玉或石制的打击乐器。)②席子。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歌:
①唱歌;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歌曲;歌谣以及能唱的诗。许浑《夜泊永乐有怀》:“吴娃齐唱采莲歌。”③赞颂;歌咏。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曲:
①水流弯曲的地方。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黄河~~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②一个部分,一个局部。《盐铁论·论邹》:“将~~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③yī qǔ 一首乐曲。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曲:
(一)①弯;不直。与“直”相对。《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不正;不公正;不正派。《战国策·秦策五》:“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陆贾《新语·辨惑》:“怀曲而合邪。”(合:迎合。邪:偏邪。)③局部;一部分。《淮南子·缪称》:“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④委婉曲折。元结《恶(wù)曲篇》:“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⑤泛指弯曲之处。吴融《壁画折竹杂言》:“渭曲逢,湘江别。”(渭:水名。)⑥偏僻之处。严忌《哀时命》:“块独守此曲隅兮。”(块:孤独。隅:角落。) (二)qǔ ①韵文的一种。通常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裁相近,但格式较为自由。分戏曲、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②歌曲。王褒《长安有狭邪行》:“涂歌杨柳曲,巷饮榴花樽。”(涂:同“途”。樽:酒器。)③乐曲。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一:“请君莫奏前朝曲。”黛:
①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常用以画眉。《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泽芳只。”(泽:光润。只:语气词。)②借指女子的眉毛。白居易《醉后题李、马二妓》诗:“愁凝歌黛欲生烟。”③借指美女。白居易《长恨歌》:“六宫粉黛无颜色。”④青黑色。杜甫《古柏行》:“黛色参天二千尺。”黛眉:
用黛螺描画的眉毛。多指女子的秀眉。左思《娇女》:“明朝弄梳台,~~类扫迹。”低:
①矮,与“高”相对。庾信《对宴齐使》:“沙迥(jiǒng)雁飞低。”(迥:远。)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②泛指在一般水准之下。白居易《伤友》:“虽云志气在,岂免颜色低。”(颜色:脸色。)司空图《歌者十二首》之二:“一声初压管弦低。”③下垂。谢胱《游敬亭山》:“樛枝耸复低。”(樛:通“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