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焰短始知新月上,摇红孤馆因风急。

“焰短始知新月上,摇红孤馆因风急。”诗句出处:《满江红》;是宋朝诗人胡惠斋的作品。

暝霭黄昏,灯檠上、荧荧初炙。银焰袅、孤光分夜,寸心凝碧。留照娇颜欢笑偶,上元庆赏嬉游夕。笑聚萤、积雪与偷光,寒儒忆。蝶眷恋,成何得。花传喜,知何日。听邻家昨夜,扣阍谁觅。焰短始知新月上,摇红孤馆因风急。恨那人、别後不成眠,时时剔。

《满江红》宋朝诗人胡惠斋的作品。

【注释】:

焰:

①火苗。庾信《对烛赋》:“光清寒入,焰暗风过。”②火花。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③照耀。《宣室志》卷六:“其光自土而出,若焰薪火。”④比喻灼人的气势。《新唐书·丘和传赞》:“帝王之将兴,其威灵气焰有以动物悟人者。”

短:

①长度小(包括时间和空间)。《庄子· 至乐》: “短绠(gěng)者不可以汲深。”②缺少;不足。③缺点;过失;短处。《荀子·大略》:“言其所长而不称其所短。”④指出别人的过失;诋毁。《论衡·程材》:“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少:轻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始:

①开头;指事情的开端。《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当初。与“今”相对。《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③首先。与“后”相对。韩愈《赠张童子序》:“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若:或者。)④副词。1.刚刚;方才。《吕氏春秋·别类》:“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曾(céng)。与“未”连用。《淮南子·俶真》:“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

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新:

①刚有的或刚经验到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没有用过的。黄滔《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携:带着。俦:伴侣。)④更新;使变新。《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⑤指刚结婚时的(人或物)。⑥副词。相当于“刚”、“刚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

新月:

初出的月牙。钱起《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暮禽先去马,~~待开扉。”

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

上:

(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

摇:

①摇动;摆动。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②动摇;浮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三国:指随楚拒吴的胡、沈、陈三国。)③上升;飘举。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

红:

①本义为浅红;桃红;粉红。后泛指红色。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浓盛。)②花的代称。张先《天仙子》:“明日落红应满径。”③通“工(gōng)”。指妇女所做的纺织、刺绣等工作。《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lěi),红女下机。”(释:放下。耒:农具名。)

孤:

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②孤单;单独。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古代王侯的谦称。《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④辜负。《后汉书·袁敞传》:“臣孤恩负义。”⑤指无子女的人。《吕氏春秋·怀宠》:“求其孤寡而振恤之。”⑥独特的;杰出的。杨万里《和李天麟二首》之一:“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孤馆:

孤单的馆舍。朱长文《宿新安江深渡馆寄郑州王使》:“~~闭寒木,大江生夜风。”

馆:

①宾馆;接待宾客的房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穆公使视客馆。”②动词,住宾馆、客舍。《孟子· 尽心下》:“孟子之滕,馆于上宫。”(之:到。)又留宿。《孟子·万章下》:“帝馆甥于贰室。”(甥:女婿。)③华丽住宅。王勃《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④官署名。《新唐书·百官志二》:“置修文馆于门下省。”(门下省:官署名。)⑤某些文化学术机关名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因:

①凭借;依靠。《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国语·郑语》:“(谢西)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②继续;沿袭。《论语·先进》:“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乘:一车四马。摄:夹处。饥馑:荒年。比:等到。方:义方。)《汉书·循吏传》:“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光:霍光。循:遵循。)③原因;缘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因而至前也。”④因缘。寒山《诗三百五首》之二百三十八:“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忽然无常到,定知乱纷纷。”(无常:传说为阴曹索命的鬼。)⑤介词。1. 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2. 表示行为的条件。相当于“通过”。《盐铁论·论儒》:“孔子适卫,因嬖(bì)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子路不悦。”(嬖:被宠爱。)3.表示行为的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4. 表示顺应情势。《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⑥连词。连接短语或句子,表示顺承。“于是”。《史记·高祖本纪》:“秦军解,因大破之。”(解:松懈。)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急:

①急躁。《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韦:皮带。)又气恼;发怒。②着急。屈原《离骚》:“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③迫切;紧急。诸葛亮《前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急需的、紧急严重的事情。《史记·五帝本纪》:“顺天之义,知民之急。”⑤快;急速。《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吕氏春秋·处方》:“齐令周最趣章子急战。”⑥逼迫;迫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