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说与梅花解笑人。

“说与梅花解笑人。”诗句出处:《南乡子》;是宋朝诗人管鉴的作品。

檐外雪纷纷。雾阁云窗气自温。谩道使台霜样峻,情亲。引到壶中别有春。尊酒负殷勤。病减杯中量几分。十五年间无限事,休论。说与梅花解笑人。

《南乡子》宋朝诗人管鉴的作品。

【注释】:

说:

(一)①陈述;讲述。《周易·咸》:“滕口说也。”(滕:张口放言 )②说明;解释。《荀子·天论》:“万物之怪书不说。”③学说;主张;言论。《韩非子·难一》:“矛楯之说也。”《墨子·非攻》:“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往:类推。)④告诉。《国语·吴语》:“使人说于子胥。”⑤古文体之一。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shuì ①劝说;说服。《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②通“税”。止息。《诗经·召南·甘棠》:“召伯所说。” (三)yuè 喜悦;高兴。也写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解:

(一)①分解牛或其他动物的肢体。《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②分开;破裂。《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③解围;撤围。《史记·魏公子列传》:“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④消融。《吕氏春秋·孟春纪》:“东风解冻。”(东风:春风。)袁宏道《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引申为消散。《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少:稍稍。)⑤调解;和解。《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⑥解除。《战国策·燕策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⑦解释。《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理解;懂得。《论衡·问孔》:“苟有不晓解之问,造难孔子,何伤于义?”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⑨分割。《国语·鲁语上》:“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⑩能够;会。李白《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罗隐《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二)jiè 押送财物或犯人。《晋书·乐广传》:“广即便解遣。” (三)xiè ① 明白;懂得。②通“懈”。懈怠;松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史记·李将军列传》:“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③解池。湖名,在山西省。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