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痛念你、平生分际,辜负我、临老风光。

“痛念你、平生分际,辜负我、临老风光。”诗句出处:《满庭芳》;是宋朝诗人晁端礼的作品。

浅约鸦黄,轻匀螺黛,故教取次梳妆。减轻琶面,新样小鸾凰。每为花娇玉嫩,容对客、斜倚银床。春来病,兰薰半歇,一管舞衣裳。悲凉。人事改,三春秾艳,一夜繁霜。似人归洛浦,云散高唐。痛念你、平生分际,辜负我、临老风光。罗裙在,凭谁为我,求取返魂香。

《满庭芳》宋朝诗人晁端礼的作品。

【注释】:

痛:

①疼痛。王充《论衡·订鬼》:“病者困剧,身体痛”。《汉书·灌夫传》:“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②悲伤;悲痛。《史记·秦本纪》:“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③恨;痛恨。《左传·昭公二十年》:“神怒民痛。”④极;尽情地;彻底地。《管子·七臣七主》:“奸臣痛言人情以惊主。”⑤怜爱。孟郊《古兴》:“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念:

①想;惦念。《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载寝载兴。”②考虑;思考。《淮南子·说山》:“念念者不得卧。”③念头;想法。曾巩《寄王介甫》:“迨(dài)兹尺书至,疑念始冰析。”(迨:等到。兹:此。)④读。《汉书·张禹传》:“欲为《论》,念张文。”⑤爱怜;怜悯。白居易《弄龟罗》:“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

平:

①平坦;不倾斜。《吕氏春秋·应同》:“平地注水,水流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②整治使平。《列子·汤问》:“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公平;公正。《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④均平;齐一。《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⑤平定;平息。《左传·庄公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⑥安静;安定。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⑦平常;平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饮食言笑如平常。”⑧一般;普通。白居易《两朱阁》:“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⑨媾和;讲和。《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随:国名。)⑩通“评”。评议。《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

平生:

①一生,毕生。黄滔《游东林寺》:“~~爱山水,下马虎溪时。”②平素,平时。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志。”

生:

①生长;长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着;生存。《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韩非子·解老》:“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禄:俸禄。持:维持。)④产生;发生。《韩诗外传》卷五:“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⑤生育;诞生。《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间,指人的一生;一辈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⑦生活;生计。柳宗元《捕蛇者说》:“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 未煮或未煮熟的。《吕氏春秋·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2.未加工炼制的。《洛阳伽蓝记·城北》:“头后垂二尺生绢。”⑨读书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分:

(一)①分开;划分。与“合”相对。《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国:都城。)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顺宗纪五》:“立中书分省于济宁。”(中书省: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济宁:在山东省。)③分成;分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离开;分散。《庄子·渔父》:“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⑤分配;给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zhé)分其麾(huī)下,饮食与士共之。”(辄:总是。麾下:部下。)⑥分担;分享。扬雄《解嘲》:“分人之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陈国陈融……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割:分给。约:节俭。)⑦区分;辨别。《庄子·齐物论》:“周与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词。《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fèn ①名分;职分。《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名定。”②资质;资历。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历。”③福分;缘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④情分;关系或感情。《北齐书·封孝琬传》:“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气。李肩吾《清平乐》:“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分际:

①界限,边际。《史记·儒林传》:“明天人~~,通古今之义。”②谓不可开交。《水浒传》回十二:“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

际:

①交界或靠边缘的地方。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左传·定公十年》:“居齐、鲁之际而无事。”②先后交接或局势形成的时候。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③互相之间。《韩非子·难一》:“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天人之际,岂不甚可畏哉!”④交会;会集。《周易·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⑤到;接近。《庄子·刻意》:“(精神)上际于天,下蟠于地。”《淮南子·原道》:“高不可际,深不可测。”

辜:

①罪。《诗经·小雅·正月》:“民之无辜。”②肢解。古代的一种酷刑。《说苑·杂言》:“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尽忠极谏,抉(jué)目而辜。”(抉:挖出。)③辜负;对不住。《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注引《魏书》:“辜负国恩。”④通“故”。缘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般(pán)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般:徘徊。离:通“罹”。遭遇。尤:罪过。)

负:

①凭仗;倚靠。《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②依靠;倚仗。《礼记·孔子闲居》:“负墙而立。”③用肩、背来负载东西。《孔子家语·致思》:“(子路)为亲负米百里之外。”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④担负;承担。《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⑤具有。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⑥蒙受;遭受。《管子·法禁》:“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⑦违背;背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⑧辜负;对不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⑨失败;失利。与“胜”相对。苏洵《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⑩亏欠(钱)《汉书·邓通传》:“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zhài)数巨万。”(责:同“债”。)(11)通“妇”。老妇。《史记·陈丞相世家》:“户牖富人有张负。”

临:

(一)①自上往下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自称的谦词。)②统治;治理。《汉书·贡禹传》:“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国语·晋语五》:“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汝其谁?”③至;到;到达。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州司:州官。)也用于称对方到来的敬辞。《左传·襄公三年》:“请君临之。”④靠近;临近。《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范仲淹《岳阳楼记》:“把酒临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⑤对着范本摹仿。⑥指时间临近;将要。《汉书·韩延寿传》:“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骑吏:骑马的官吏。)⑦监视。《诗经·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女:同“汝”。尔:你。) (二)lìn 哭,哭吊死者。《史记·孝文帝本纪》:“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旦:早。举声:高声号哭。)《世说新语·伤逝》:“孝武山陵夕,王孝伯入临。”

老:

①年岁大。《诗经·邶风·击鼓》:“与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衰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③老年人。《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特用于对资深长者的敬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慭yìn:愿)④老死;终老。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⑤敬老,养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练,有经验。欧阳修《为君难论》:“其父奢,赵之名将,老用于兵者也。”⑦对公卿大夫的总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也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鲁大夫。赵魏:都是晋国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祁奚:晋大夫。)⑨年久的;历时久远的。原来的(与“新”相对)。方苞《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⑩陈旧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11)前缀。用于称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动植物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风光:

①风景,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不与四时同。”②韵致,风采。元稹《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我独知。”③雨后日出时,草木被风吹拂的闪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草际浮。”④荣耀,体面。《红楼梦》回一百一十:“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

光:

①光亮;光辉。《墨子·尚贤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辞·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③光采;风采。《庄子·盗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华美。《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④光荣;荣耀。《汉书·礼乐志》:“下民之乐,子孙保光。”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⑤时光;光阴。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轩: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⑥景物;景色。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⑦发扬光大。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⑧光滑。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礼乐文物。《周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