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那堪怨别离。

“那堪怨别离。”诗句出处:《菩萨蛮十一首》;是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

朝来一陈狂风雨。春光已作堂堂去。茂绿满繁枝。青梅结子时。攀枝惊晼晚。乐事孤心眼。正是惜春归。那堪怨别离。

当时携手今千里。可堪重到相逢地。触目尽关心。流莺尚好音。无人知我意。只有涓涓泪。寂寞到斜阳。罗衣裛旧香。

飞英不向枝头住。等闲又送春归去。云幄翠阴浮。长随日脚流。玉箫吹凤怨。惊起楼中燕。飞去自双双。恼人空断肠。

花冠鼓翼东方动。兰闺惊破辽阳梦。翠被小屏山。晓窗灯影残。并头双燕语。似诉横塘雨。风雨晓寒多。征人可奈何。

金铺半掩银瞻满。个人应恨归来晚。轧轧橹声迟。那知心已飞。迎门一笑粲。娇困横波慢。偎倚绿窗前。今宵人月圆。

鸣茄叠鼓催双桨。扁舟稳泛桃花浪。别泪洒东风。前欢如梦中。梦魂无定据。不到相逢处。纵使梦相逢。香闺岂解同。

凝羞隔水抛红豆。嫩桃如脸腰如柳。心事暗明期。阳台云雨迷。玉楼花似雪。花上朦胧月。挥泪执柔荑。匆匆话别时。

双双紫燕来华屋。雨馀芳草池塘绿。一夜摆花风。莺花满树红。杯深君莫诉。醉袖歌金缕。无奈惜花心。老来情转深。

水光山影浮空碧。柳丝摇曳春无力。柳岸系行舟。吹箫忆旧游。旧游堪更忆。望断迷南北。千古恨悠悠。长江空自流。

杏花零落清明雨。卷帘双燕来还去。枕上玉芙蓉。暖香堆锦红。翠翘金钿雀。蝉鬓慵疏掠。心事一春闲。黛眉颦远山。

鸳鸯枕上云堆绿。兰膏微润知新沐。开帐对华灯。见郎双眼明。锦衾香馥郁。槛竹敲寒玉。何物最无情。晓鸡咿喔声。

以上蔡伸作品《菩萨蛮》共11首

《菩萨蛮十一首》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

【注释】:

那堪:

①岂堪,怎能。萧纲《寒闺》:“绿叶朝朝黄,红颜日日异。譬喻持相比,~~不愁思。”②兼之,加上。邵雍《暮春吟》:“林下居常睡起迟,~~车马近来稀。”

堪:

①承受得起。《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后汉书·朱俊传》:“副相国,非臣所堪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狭中:心地狭窄。)②可以;能够。《尚书·多方》:“惟尔多方,罔堪顾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谁堪伯仲:伯仲,比喻不相上下。即谁能够相比。)

怨:

①仇恨。《荀子·正论》:“桀纣者,民之怨贼也。”②埋怨;责怪。《荀子·法行》:“怨天者无识。”③哀怨。杨万里《闻子规》:“怨笛哀筝总不如,一声声彻九天虚。”④通“蕴”。蕴积;积蓄。《荀子·哀公》:“富有天下而无怨财。”

别:

(一)①分开。班固《汉书·苏武传》:“别其官属常惠等等,各置他所。”②离别。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③分辨;区别。《商君书·禁使》:“则上别飞鸟,下察秋毫。”范缜《神灭论》:“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缕:线。)④类别。刘知几《史通·杂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wù)。”(史氏:史家。骛:奔驰;流行。)⑤另;另外的。朱弁《送春》诗:“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⑥扭转。杜牧《陪昭应卢郎中》诗:“泥情斜拂印,别脸小低头。”⑦写错或读错(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前日替这里作了个荐亡的疏,我拿了给人看,说是倒别了三个字。” (二)biè 不顺;执拗。《水浒全传》第一回:“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

离:

(一)①离开;离别。《吕氏春秋·诬徒》:“离则不能合,合则弗能离。”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衰:疏落。)②背离;违背。《隋书·杨素传》:“民怨神怒,众叛亲离。”《商君书·画策》:“失法离令。”③离间;叛离。《史记· 李斯列传》:“(秦王)阴遣谋士赍(j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赍:携带。)《孙子·计》:“亲而离之。”④经历。《史记·苏秦列传》:“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⑤八卦之一。代表火。⑥通“罹”。遭受;遭遇。《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鸿:野鸭。)⑦分析。《礼记·学纪》:“一年视离经辨志。” (二)lǐ[离跂]用力的样子。《庄子·在宥》:“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三)lì 通“丽”。依附。《汉书·扬雄传下》:“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者,或起家至二千石。”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