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诗句出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注释】:

唐:

①虚夸不实。《庄子·天下》:“荒唐之言。”②大;广大。枚乘《七发》:“浩唐之心。”③空;徒然。《法华经·普门品》:“福不唐捐。”(捐:弃。)《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④庭院内或宗庙内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pì)。”(甓:砖。)⑤周代诸侯国名。1. 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南。2. 周代侯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⑥朝代名。1. 传说为上古时帝尧所建,称陶唐氏。2.隋亡后李渊所建(公元618—907年),建都长安。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

何:

(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

深:

①水深。与“浅”相对。《诗经·小雅·小旻(mín)》:“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②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远。《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③深厚;密切。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④深入;深刻。《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又精到。⑤精深;深奥。《论衡· 自纪》:“何以为辩? 喻深以浅。”⑥厉害;深重。《韩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刻毒;残酷。《战国策·燕策三》:“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将军:指樊於[wū]期。遇:对待。)⑧色彩浓重。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⑨时间久。陆游《入蜀记》:“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深秋潦(lǎo)缩。”(潦缩:积水下降。)⑩副词。表示程度较高,相当于“很”、“非常”。《史记·汲黯郑当时列传》:“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

舜:

①木槿。落叶灌木。后作“蕣”。《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容貌。华:花。)②古代帝王,为上古五帝之一。又称“虞舜”。《荀子·解蔽》:“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

典:

①典籍;具有法则作用的文献、书籍。《尚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左传·昭公十五年》:“昔而高祖孙伯黡(yǎn)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司:掌管。)②法则;制度。曹操《败军抵罪令》:“但赏功不罚罪,非国典也。”③仪式;礼仪。杜甫《望岳》:“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岳:指南岳。)④典雅;不粗俗。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典文艳,既温且雅。”⑤典故;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多言举典,将焉用之。”(考:成。志:记述。)⑥主管;掌管。《三国志·吴志·是仪传》:“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见:被。拜:授予。)⑦典当;抵押。白居易《杜陵叟》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典礼]1. 典法;礼仪。《后汉书·延笃传》:“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公旦:周公名旦。仲尼:孔子字。)2. 隆重的仪式。《清史稿·礼志八》:“文华殿成,举行典礼。”

敷:

①施予;给予。《诗经·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优优:宽裕的样子。遒:聚。)《孟子·滕文公上》:“举舜而敷治焉。”②铺叙;陈述。《文心雕龙·镕裁》:“思瞻者善敷,才核者善删。”(瞻:丰富。核:谨严。)③布置;铺开。《尚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蔑席。”④开放;生长。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用花者取花初敷时。”⑤搽;涂。王安石《赠陈君景初》:“神膏既敷之,顷刻活残朽。”⑥通“溥(pǔ)”。普遍。《诗经 · 周颂·般》:“敷天之下。”

更:

(一)①改变;更换。《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②替换。《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圭:玉器名。皮币:毛皮和缯帛。)引申为交替。《汉书·万石君传》:“九卿更进用事。”③经历;经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④抵偿;抵押。《史记·平准书》:“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悉:竭尽。)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一更约二小时。岳飞《小重山》:“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二)gèng 副词。①相当于“再”、“又”。《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直:同“值”。)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②相当于“愈”。更加。《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宽:

①宽广;宽阔。夏完淳《别云间》:“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司马光《训俭示康》:“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②放宽;放松。桓宽《盐铁论》:“宽徭役。”方苞《狱中杂记》:“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③宽宏大量;不严厉。贾谊《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④宽恕;宽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⑤宽绰;宽裕。洪亮吉《治平篇》:“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宽绰(chuo)]宽宏。《晋书·宣帝纪》:“性宽绰以能容。”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