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诗句出处:《相和歌辞·贾客乐》;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
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
孤帆夜发满湘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
弃业长为贩卖翁。
《相和歌辞·贾客乐》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
【注释】:
农:
①耕种。《左传·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庶人:平民;百姓。穑:收割庄稼。)②农业。贾谊《论积贮疏》:“今殴民归之农。”(殴qū:同“驱”。)③种田的人;农夫。《左传·宣公十二年》:“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吕氏春秋·孟夏》:“命农勉作。”(勉作:努力耕作。)④努力;勤勉。《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上。”《管子·大匡》:“用力不农。”农夫:
种田的人。《诗·豳风·七月》:“嗟我~~,我稼既同,土入执宫功。”夫:
(一)①成年男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②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③旧指服劳役的人。《北史·东魏静帝纪》:“发夫五万人筑漳滨堰。”④丈夫,妇女的配偶。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使君:称刺史。)⑤古代土地面积单位,等于一百亩。《管子·乘马》:“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夫人]1. 古称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为夫人。《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2.唐以后称高级官员的妻为夫人。张祜《集灵台》:“虢(guó)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平明:天刚亮。)3.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夫子]1.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李朝威《柳毅传》:“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有为:有所作为。)2. 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沿称老师为夫子。《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时:当其时。)(二)fú ①代词。1.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彼”。《汉书·贾谊传》:“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2.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此”。《论语 ·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彼”。《淮南子·齐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隅曲:片面。)②句首语气词。表示发端。《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③语气词。1.用于句尾,表示感叹或发议论。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今若是焉,悲夫!”(是:此。)2.表疑问或反诘。《史记·孔子世家》:“吾歌,可夫?”税:
(一)①田赋。陶潜《桃花源诗》:“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靡:无。)②税收。《宋史·范正辞传》:“以年老,求监兖(yǎn)州商税。”③赠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④释放。《吕氏春秋·慎大》:“乃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⑤止息;居住。曹植《应诏》:“爰暨帝室,税此西墉。”(爰:乃。墉:城。)⑥通“脱”。1.脱下。《孟子·告子下》:“不税冕而行。”(冕: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礼帽。)2.溢出。《周礼·考工记·栗氏》:“概而不税。”(概: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的木板。)(二)tuì ①古代丧礼规定的追服,即补服丧服。《礼记·檀弓上》:“小功不税。”(小功:古代丧服名,五服的第四等。)②改变。《礼记·服问》:“小功之麻,不变大功之葛,以有本为税。”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国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②胜过;超过。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马相如,汉辞赋家。王粲:汉魏间人,貌美多才。)③称赞;着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以此名闻当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多之。”④过分的;多余的。《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ch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饬:整顿。泰:太,过于,过分。)刘劭《人物志·体别》:“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淫邪的乐声。)⑦副词。表示限定。约相当于“只”、“仅仅”。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辛:
①辣味。《荀子·正名》:“甘苦咸淡酸奇味以口异。”②劳苦;辛苦。李白《陈情赠友人》:“自古多艰辛。”③悲伤。《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④天干第八位。《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辛苦:
①穷乏,困苦。《左传·襄公九年》:“夫妇~~垫隘,无所厎告。”②劳累,辛苦。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一)①苦菜。《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首阳:山名。)②苦味。与“甘”、“甜”相对。《国语·晋语一》:“言之大甘,其中必苦。”(大:太。)③辛苦;劳苦。《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佚名《衣铭》:“桑蚕苦,女工难。”④痛苦。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⑤苦于。佚名《忼慨歌》:“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⑥刻苦;勤学。白居易《与元九书》:“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盖:大概。)⑦甚;很。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gǔ 通“盬”。粗劣。《管子·小匡》:“辨其功苦。”(功:坚固。)弃:
①抛弃;丢弃。《诗经·小雅·谷风》:“将安将乐,女转弃予。”②废弃;废除。《国语·周语上》:“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③忘记。《左传·昭公十三年》:“南蒯子仲之忧,其庸可弃乎?”业:
①古代悬钟磬用的大木板。《诗经·周颂·有瞽》:“设业设虡(jù)。”(虡:悬钟磬的木架。)②书写用的木板。《礼记·玉藻》:“手执业,则投之。”③事业;功业。诸葛亮《草庐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④职业。陶潜《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产业;家业。《盐铁论·论诽》:“久丧以害生,厚葬以伤业。”⑥学业。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⑦创始。《史记·太史公自序》:“项梁业之,子羽接之。”⑧次序;次第。《国语·晋语四》:“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⑨副词。已经。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贩:
①贩卖货物的生意人。《管子·八观》:“悦商贩而不务本货,则民偷处而不事积聚。”(本货:农桑。偷处:苟且。)②贩卖;买进卖出。《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随叔父来外乡贩羊马卖。”③叛卖。《宋书·沈攸之传》:“吕布贩君,郦寄卖友。”翁:
①鸟颈的毛。《山海经·西山经》:“(鸟)黑文而赤翁。”(文:花纹。)②指父亲。《后汉书·华佗传》:“必是逢我翁也。”③指祖父。杜甫《示从孙济》:“阿翁懒惰久。”④丈夫或妻子的父亲。⑤泛指老年男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⑥敬称。《宋史·苏云卿传》:“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良贱:贵贱。)